×
中国古代仿古瓷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古代仿古瓷

1星价 ¥11.4 (7.1折)
2星价¥11.4 定价¥16.0
商品评论(1条)
jf_***(三星用户)

中国古代仿古瓷

中国古代仿古瓷的发展曾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次是在明代中晚期,另一次则是在清代前期。而这两个时期正是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高涨时期。 在永乐、宣德、成化开始便有了不少仿制宋汝、定、哥、钧诸大名窑的作品,但弘治时期对窑业不大重视,烧瓷数量也不多。后来从正德官、民窑开始出现了专仿当代宣德、成化的瓷器。以后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民窑也都竞相模仿永、宣、成窑的瓷器。此种风气的形成,与朝廷和收藏家们的偏爱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趋时谋利,当然还出现了若干仿古瓷的名手,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崔国懋所仿的宣、成器皿,时称“崔公瓷窑,四方争售”;周丹泉所仿的宋代名窑瓷器,虽善于鉴别的博古家也为所感,文献中称他仿的定窑文王鼎是“逼真无双,干金争市”。此外,还有吴为的“壶公窑”所仿的永、宣两窑瓷器和其他民窑所仿的本朝名窑与宋官、哥窑器皿,数量极多。 清代初期制瓷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大有提高,从而仿古的技巧也具备了更多的条件,加以人们嗜古成癖的爱好,使得仿古之风变本加厉,形成了仿古瓷的第二个高潮。 康熙官窑瓷器连款识也模仿前朝,著名的郎窑所仿的明代宣、成窑瓷器不仅相当成功,而且恢复了自嘉靖时失传一个多世纪的永、宣宝石红釉。当时曾有人作诗称赞它的成就说:“比视宣成欲乱真,乾隆万象归陶甄。雨过天青红琢玉,供之廊庙光鸿钧。”难怪清人刘廷玑著的《在园杂记》也认为它“仿古暗合,与真无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雍、乾时期的青花素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而闻名,但由于不具备永乐、宣德青花的制作工艺条件,因而便以人工点染的方法趋附之。如此一来,雍、乾青花纹饰在追求国画的表现风格时,这种人工点染的方法便成为表现形象层次、加强形象立体感的重要手段。采用这种手法描绘的青花瓷,其效果与古人所描绘的效果一样,具有传神的表现力。

2016-02-28 22:15:41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0131335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198
  • 出版时间:1997-05-01
  • 条形码:9787501313358 ; 978-7-5013-1335-8

本书特色

对于古陶瓷,如何进行实物鉴定,辨明真伪?相信本书会助你一臂之力! 有关古陶瓷,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物鉴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了解历史,辨明真伪。本书作者长期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保管部,是一位坚守岗位、工作踏实、热爱事业、勤奋学习的青年学者。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实践的升华,也是真的自学成才的硕果。在书中,作者以哲理对历代仿古瓷一一考证,顺藤摸瓜,究其社会根源,剖析其兴盛及衰落之缘由,内容丰富,翔实,别开生面。它的面世,对于渴求古陶瓷知识的读者必有莫大裨益。

内容简介

有关古陶瓷,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物鉴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了解历史,辨明真伪。本书作者长期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保管部,是一位坚守岗位、工作踏实、热爱事业、勤奋学习的青年学者。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实践的升华,也是真的自学成才的硕果。在书中,作者以哲理对历代仿古瓷一一考证,顺藤摸瓜,究其社会根源,剖析其兴盛及衰落之缘由,内容丰富,翔实,别开生面。它的面世,对于渴求古陶瓷知识的读者必有莫大裨益。

前言

序 有关古陶瓷,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物鉴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了解历史,辨明真伪。《中国古代仿古瓷》一书,就是赵宏同志本着上述目的而撰写的。 自古以来,任何领域都存在摹仿与借鉴,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中外皆然,尤以绘画、青铜、陶瓷等艺术领域*为明显。就古陶瓷而言,仿古之风于两宋时期萌芽,蔓延面广。如是时南方的龙泉窑曾刻意仿造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北方的磁州窑等仿“定窑”白瓷,均造诣颇高。这一仿风,既传播陶瓷技艺,又使官窑与民窑相互促进。元代时,仿古瓷形成,除仿烧宋“官窑”瓷器外,霍窑仿宋“定窑”瓷器也有很高的技艺。明、清两代的仿古也莫不如此,只是又增加了帝王嗜好及外销兴盛等原因。至晚清、民国时,仿古又受经济利益所驱使;此风一直延续至今,且愈演愈烈,后人若对仿古历史、成因不甚了了,一旦遇到实际,必感困惑而莫衷一是,如坠迷雾之中。 近期出版的陶瓷编著,令人目不暇接,惜多为抄袭之作,而赵宏新著《中国古代仿古瓷》一书,却是具有独到见解的佳作。赵宏同志长期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保管部,是一位坚守岗位、工作踏实、热爱事业、勤奋学习的青年学者。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实践仿古瓷——考证,顺藤摸瓜,究其社会根源,剖析其兴盛及衰落之缘由,内容丰富,翔实,别开生面。它的面世,对于渴求古陶瓷知识的读者必有莫大裨益,爰为之作序。 耿宝昌 1996.11.22 小雪

目录


**章中国古代仿古瓷概说
一概念
二分类与范围
三仿古瓷与形式延续的关系
四仿古瓷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
第二章中国古代仿古瓷的起源
一东汉晚期——五代的形式延续
二宋代的形式延续
三宋代龙泉窑仿官瓷器
四关于中国古代仿古瓷起源的总结
第三章元代仿古瓷——中国古代仿古瓷的形成
一元代瓷器的发展特点
二龙泉窑仿古瓷
三霍窑仿古瓷
第四章明代仿古瓷——中国古代仿古瓷的成熟
一青花仿古瓷
二五彩仿古瓷
三斗彩仿古瓷
四一般性釉彩仿古瓷
五仿宋代名窑瓷器
六明代仿古瓷的总结
第五章清代前朝仿古瓷——中国古代仿古瓷的高峰
一概说
二清代前期仿古瓷的特征
三清代前期仿古瓷的总结
第六章清代后期仿古瓷——中国古代仿古瓷的衰落
一清代后期官窑瓷器的生产状况
二清代后期仿古瓷的分期
三清代后期仿古瓷述评
第七章中国古代仿古瓷的鉴别
一工艺鉴别
二文化鉴别
附录
民国与新制仿古瓷
中国古代仿古瓷及民国、新制仿古瓷主要制品一览表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