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与剑交叉与融合

包邮犁与剑交叉与融合

1星价 ¥23.9 (6.4折)
2星价¥23.9 定价¥37.5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0470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77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802047044 ; 978-7-80204-704-4

内容简介

  《犁与剑交叉与融合》由长短不一、角度各异30篇文章组成,可谓对中外国防经济运行的散点透视,也是笔者多年来不断跟踪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学习心得,是笔者多年来从事国防经济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真诚希望它能对人们思考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有所裨益。

目录

仰望那年火红的榴花(代序)
犁与剑:天堑亦可变通途(序言)

模式转型篇
信息化战争:强化“国防”还是“军防”
信息化战争仍需加强战略后方基地建设
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转型三题
解读现代国防经济学
中国国防经济学转型的基本趋向

军民融合篇
60年富国强军战略的生动实践
富国强军统一:我们准备好了吗
富国强军统一:适逢其时的战略选择
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若干思考
转变国防建设发展模式必须实现“八个纳入”
军民融合发展变化的深切感受

改革发展篇
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经济走过的路
国防经济发展问答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国防经济建设
军队体制改革浅议
军队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军队人才

国防资源篇
世界国防经费的变动趋势与我国国防经费的战略选择
西方军费增长的背后
军费效益问题探微
中国国防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国防战略资源控制刍议
如何看待非公经济突入国防建设禁区
军民两用技术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特殊路径
经济制裁与反制裁

经济社会篇
国防建设: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热潮涌动的企业军事化管理
军事管理与现代企业文化构建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犁与剑交叉与融合》:  从国防性质上看,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使国防更加具有国家体系对抗的属性。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军民兼容的“天性”,使战争正在超出军人、军队、军事范畴。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更是把信息化人民战争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民众运用网络向北约指挥系统发送大量的空数据包和电子邮件,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创造了民众实施信息网络战的成功战例。这深刻说明,信息化战争是现代化人民战争的*新载体,也为信息化、网络化人民战争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全球化平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网络大国,**手机大国和**网民大国,网络力量已超数亿人次,国外还有5000多万华侨,至于信息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更是数以百万计。这些力量如果被充分动员组织起来,即可转化为信息化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从国防技术基础上看,当代军事革命与商务革命的紧密结合,使国防更加具有国家体系对抗的属性。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经历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军民通用技术时代的到来。美国国防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于2002年就提出,美国社会信息化程度已高于军队信息化程度,商业革命的发生先于军事革命,要利用商业革命促进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目前,军民两用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军事技术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8万多家,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许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超过了军工企业。如果不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高度谋划国防建设,就会在新技术革命和军事革命的浪潮中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不可能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从国防动员方式上看,当代动员发展趋势使国防更加具有国家体系对抗的属性。现代国防动员有两个趋势。一是国防动员依赖国家整体实力的性质更为突出。信息化战争突发性强、资源需求复杂多样、保障技术要求高,是典型的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总体上看,在现代战争中,单靠独立的国防经济部门已经难以支撑,必须紧紧依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对动员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动员的作用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只有实现国家层次的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先进、成本*经济、来源*稳定和*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才能极大地提高体系对抗能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和利益拓展提供强大支撑。二是国防动员与应急动员出现了兼容发展的趋势。国防动员和应急动员在建设目的、发展要求、力量保障等方面是大致相同的,两大体系的兼容互补是*合理、*经济的选择。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应战应急动员体系结合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这对提升我国动员的战略层次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构建应战应急一体化的动员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应战应急建设与管理的融合,逐步形成应对“大公共危机”的局面,把应对灾害事故、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等与应对战争通盘考虑,实现平、灾、战三种机制的灵活转变,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由此观之,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提升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能力,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实质。从国家军事体系对抗到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反映了由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对抗形态的变化。要适应这一根本变化,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调整和转变。  一是牢牢确立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新观念。应当开展切实有效的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在实践中必须彻底摒弃那种军民分离、自成体系的传统思维定式,牢固确立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全局观和大国防观。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治国理政基本理念和公众观念上的飞跃,就不可能大幅提升国家体系对抗能力。  ……

作者简介

  姜鲁鸣,1955年生,江苏海门人,1970年入伍,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上海财政大学等6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博导,全军装备价格咨询论证专家,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千事,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等奖项。个人专著3部,二人合著7部,三人以上合著及主编著作30余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军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09年7月24日为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讲授“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2011年3月为中央军委**季度军事学习讲座授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