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1星价 ¥34.6 (7.2折)
2星价¥34.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056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2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66805621 ; 978-7-5668-0562-1

本书特色

孔子是圣人,这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不过,这只是孔子身后人们对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文圣、太师、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头衔与官爵,那都是虚的,是历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钳制人们思想的政治权术,是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价值而已。 其实,拂去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加光环,还原历史,孔子并非是让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个让人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而已。 不过,由于孔子是两千多的前的人物,是一个远去的历史影像。从《论语》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像;由《史记·孔子世家》,我们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语》,人们也不能还原出一个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为如此,对于孔子的认识,历来的人们都是见仁见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 但是,不论怎么不同,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身上可能有平凡人所没有的特质,但绝对具备平凡人所共具的人性弱点。他有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某种气质,但绝对是生活于我们之中的肉身凡胎,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祉, 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因为身处中国历史上巨大的社会变动时期,他抱守的理想不切实际,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的理想只是镜中之月,水中之花,可远观而不可近亵,可向往而不可实现。 孔子是个失败主义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成功者,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帝王将相、任何风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 孔子的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它却像一盏万古不灭的明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还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 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孔子》,以史料为依据,以孔子的生活现状与奋斗挣扎为主线,对春秋时代动荡的时局与人心进行了生动地叙写,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音容笑貌,而且也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肉身凡胎形象。

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博士所著。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4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目录

**章少年心事当拿云

1.葬母

2. 伤心飨士宴

3.初出茅庐

4.雪夜访郯子

5.闻乐见文王

第二章三十而立

1.杏坛聚徒

2.见景公

3.会晏子

4.悼子产

5.周室观礼

第三章奔齐

1.鲁国之难

2.苛政猛于虎

3.割不正不食

4.景公问政

5.三月不知肉味

第四章返鲁

1. 祸在旦夕

2.嬴博观葬

3.山水故国情

4.入晋畅想

5.学而时习之

第五章四十不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昭公归葬
3.
隐公问礼

4.中则正,满则覆

5.阳虎馈豕

第六章知天命

1.小子何莫学夫诗

2.阳虎叛鲁

3.中都执政

4.代摄鲁相

5.夹谷会盟

第七章治国平天下

1.道之以政

2.强公室

3.隳三都

4.四国来朝

5.女乐风波

第八章去鲁适卫

1.匡之危

2.蒲之困

3.见南子

4.卫灵公问兵

5.丧家之犬

第九章六十耳顺

1.听其言,观其行

2.刑不上于大夫

3.无礼则手足无所措

4.生事尽力,死事尽思

5.礼不足而哀有余

第十章游楚

1.厄陈蔡

2.往者不可谏

3.叶公问政

4.楚王欲封七百里

5.人不知而不愠

第十一章在卫

1.必也正名乎

2.吴鲁之战

3.绝弦之哀

4.齐鲁之战

5.和风细雨

第十二章哀公问政

1.何为则民服

2.怀忠信以待举

3.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

4.事任于官,无取捷捷

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第十三章传道解惑

1.季康子问学

2.闵子骞问政

3.子张问入官

4.子夏问诗

5.子贡问贤

第十四章从心所欲

1.韦编三绝

2.吾道穷矣

3.伤颜回

4.哭子路

5.梦周公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吴礼权教授为大陆年轻一辈学者中的俊秀之士,30多岁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拔擢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年轻的文科教授。吴教授不仅以修辞学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突出成就享誉国内外学术界,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崭露锋芒。所著《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正、简二体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引起广大的回响。

吴教授的历史小说在创作理念与写作风格上,与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近似。吴教授的古文根柢极好,史学基础扎实,对历史地理颇多涉猎。因此,创作的历史小说极有可观。他在史料处理上,能以史学家的眼光予以观照;在生活细节与风物描写等方面,又能充分发挥了文学家的想象力;至于书写的语言,则善用他作为修辞学家铺采摛文、妙笔生花的特长。如果要对吴教授的历史小说特点予以概括,那就是八个字:“实的更实,虚的更虚”,与古典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为神似。

吴教授的这部《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同样体现了上述的特点,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富有文学趣味,让人一览之下,欲罢不能。吴教授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也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却始终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孔子的人格、见解、修养、怀抱、理想,甚至缺憾。他平凡处,让我们备觉亲切;他智慧处,给我们无限启示。

写历史小说能臻至这种境界,写孔子能写出这种味道,应该说是这部历史小说*成功的地方。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何寄澎

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的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实际上是一部用小说笔法写成的孔子传。它是一部很好读而又很耐读的书。好读,是因为它人物形象鲜活,语言流畅,读起来很有吸引力;耐读,是因为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思想内涵深厚,且能深入浅出。

吴教授的这部小说以史料为依据,思接千古,视通百代,以编年纪事的基本架构和灵活巧妙的穿插倒叙,以无数精彩的对话和戏剧化场面,带领我们重回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陪同孔子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从他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直至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和*后逝世。小说*可贵之处在于洗尽了历代统治者为把孔子装扮成圣人而涂抹在他身上的种种油彩,也荡涤了那些攻击谩骂孔子的不实之词,从而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而又极具人气的孔子。

在吴礼权教授笔下, 孔子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这些远不是孔子形象的全部。吴教授所塑造的孔子既有着常人所不可及的地方,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人性共同的弱点。正如作者在小说《卷首语》中所说,真实的孔子,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得意时, 他会喜形于色, 甚至手舞足蹈;失意时, 他会垂头丧气,甚至大发牢骚;悲伤时,他会痛哭流涕,甚至呼天抢地;生气时,他也会破口大骂,显得毫无涵养。他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多方面的杰出才能,但他并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相反经常处境尴尬,甚至狼狈到被人笑为凄惶无依的丧家狗。他一贯重视伦理亲情, 可是作为丈夫和父亲却实在不称职。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成年累月周游列国,东奔西跑,哪里还顾得上关爱妻子,教育儿孙!其实他心里不是没有他们,当他听到老妻在家寂寞死去,儿子也先他而亡,他和那些普通老头儿一样,痛不欲生,伤心得几次昏死过去。还有,他*讲究师道尊严,可是对学生却极为开明平等,没有几个学生真的怕他;他固然志存高远,高倡克己复礼,一心为天下大同的宏伟理想献身,可是他也很会生活, 对饮食相当考究,宣布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鲜不吃,没有好酱不吃!真实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多面体的、活生生的、充满了矛盾的性情中人。

总之,读《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会让你懂得,孔子原来并不是以往历史教科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谓圣人,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经历过无数挫折,一生很不得意的游士。他一辈子都在为理想奋斗, 在现实中搏击和求索, 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无比痛苦却又无法解脱的书生。

吴礼权教授写过不止一部历史小说和小说史著作,既有创作理论,实践经验也很丰富。在这部小说中, 他刻意将书卷语与口头语, 文言词与白话词恰到好处地揉和融会,使叙事语言显得优雅,人物对话显得活泼,以让读者能够真正体会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之真谛。还采用对话叙事手法,使人物声口毕现,描述灵动如画。他力克历史小说往往冗长沉闷的弊病,有意要让读这本书的人像是在听一位老人亲切地“讲古”,或者像是在看一群朋友煮酒烹茶闲话古今。他希望读者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以聆听教诲的态度来读这部小说,而是放松心情,就像读一首诗、一阕词、一则小令那样放松,那样随意,以便收获一种愉快的阅读体验。

我很欣赏吴礼权教授的创作理念。我要补充的是,由于作者是位语言学家,精熟儒家经典和历史故籍,并且旁涉野史杂传笔记小说,所以他的这部书在史学考订和文学描写上都达到很高水平。读者不但能够从轻松阅读中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可以得到不少知识,特别是历史和文化知识。如果你的阅历够深,又善于思考,那么书中对人性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对政治智慧、外交辞令、教育方法等等的描写,都将给你一些启示,使你深感开卷有益之乐。倘若犹不满足,或因读小说而对据以敷演的史料产生兴趣,那么,根据吴教授在书后提供的参考书目录,作扩大深入的阅读和探究,当更受益匪浅。

——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乃斌

孔子可谓是中国*出名的一个人,不仅中国男女老幼时常念叨着他,就是外国人嘴里也时常冒出个“孔夫子”。正因为孔子太有名,想写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物,特别是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他的形象,对很多人都是一种诱惑,却又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就对史实的了解来说,研究历史的学者*有资格写孔子,但他们有一个难以回避的困难,就是不能用文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孔子的音容笑貌;就形象塑造的技巧来说,专业作家*有资格写孔子,但他们对历史缺乏研究,即使有研究,也功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能写出历史的孔子;至于文学理论家与语言学家,虽然在创作理论与语言理论方面有优势,但未必有实践能力,就像美食家懂得美味,但未必能亲自下厨,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写出理想的孔子形象。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的作者,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著名的修辞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而且有过历史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大陆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步以繁简两种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在读书界与文学界早有影响。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则是吴礼权教授的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读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如果要问它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约略说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它让孔子走下了神坛,走进了我们普通大众之中;二是它还原了历史,呈现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孔子形象,让人有一种即之可温的亲切感;三是它让《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孔子摘下了圣人的冠冕,让《孔子家语》中的孔子扯去了历史的面纱,让《论语》中与弟子坐而论道而又形象模糊的孔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以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力与修辞学家的语言功力,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与匠心独运的细节描写,让孔子生活的历史情境一一再现,让孔子这个历史人物踏着历史节拍,穿越时空,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征程,款款地向着我们走来,一直走到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如沐春风,深刻难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向远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 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著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4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