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09282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1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810928236 ; 978-7-81092-823-6
本书特色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编著者于晓平、张继成、陈庆。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素以其生物区系的古老性,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濒危物种的珍贵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区的典型性而著称,是中国巴山北部地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库,也是中国巴山地区少有的原始自然历史本底,更是一处集科研、探险、旅游、度假、避暑、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大自然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科研、文化和社会价值。
内容简介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素以其生物区系的古老性,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濒危物种的珍贵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区的典型性而著称,是中国巴山北部地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库,也是中国巴山地区少有的原始自然历史本底,更是一处集科研、探险、旅游、度假、避暑、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大自然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科研、文化和社会价值。
目录
第1章 总论(Pandect)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地理概况
1.2.1 地质地貌
1.2.2 气候水文
1.2.3 土壤
1.3 自然资源概况
1.3.1 森林资源
1.3.2 植物资源
1.3.3 动物资源
1.4 化龙山地区动物资源研究考察历史
第2章 鱼纲(Pisces)
2.1 区系分析
2.1.1 物种组成
2.1.2 区系分析
2.2 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组成
2.2.1 群落结构
2.2.2 多样性组成
第3章 两栖纲(Amphibia)
3.1 区系分析
3.1.1 物种组成
3.1.2 区系成分
3.2 地理分布
3.3 生态分布
3.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4章 爬行纲(Reptilia)
4.1 区系分析
4.1.1 物种组成
4.1.2 区系分析
4.2 地理分布
4.3 生态分布
4.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5章 鸟纲(Aves)
5.1 区系组成
5.1.1 物种组成
5.1.2 区系分析
5.1.3 新纪录物种
5.2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组成
5.2.1 群落结构
5.2.2 鸟类多样性分析
5.2.3 鸟类群落的相似性
5.3 地理分布
5.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6章 哺乳纲(Mammalia)
6.1 区系分析
6.1.1 物种组成
6.1.2 区系分析
6.2 生态分布
6.3 地理分布
6.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7章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7.1 功能区划
7.1.1 保护区的性质和保护对象
7.1.2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7.2 效益评价
7.2.1 生态效益
7.2.2 社会效益
7.2.3 经济效益
7.2.4 总体评价
第8章 保护区的管理
8.1 基础设施
8.2 机构设置
8.2.1 管理体制
8.2.2 机构建设
8.3 保护管理
8.3.1 管理经费
8.3.2 保护与恢复
8.3.3 文化建设
8.3.4 宣传与教育
8.3.5 管理协调
8.3.6 科学研究
第9章 保护区社区经济状况
9.1 社会经济概况
9.2 产业结构
9.3 人口与民族
9.4 社区发展概况
9.4.1 镇坪县
9.4.2 平利县八仙镇
9.5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分析
9.5.1 矛盾分析
9.5.2 解决对策
9.6 社区共管
9.6.1 社区共管的目的
9.6.2 社区共管的原则
9.6.3 社区共管的领域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10.1 生物资源评价
10.1.1 动物资源
10.1.2 自然生态质量
10.2 经济价值评价
10.2.1 生态价值
10.2.2 社会价值
10.2.3 经济价值
10.3 管理价值
10.3.1 管理条件
10.3.2 管理措施
10.3.3 科研基础
10.3.4 管理成效
10.4 小结
10.4.1 总体评价
10.4.2 保护区工作展望
附录Ⅰ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3年3月)
附录Ⅱ 中国加入的世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一览表(按时间顺序)
参考文献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地理概况
1.2.1 地质地貌
1.2.2 气候水文
1.2.3 土壤
1.3 自然资源概况
1.3.1 森林资源
1.3.2 植物资源
1.3.3 动物资源
1.4 化龙山地区动物资源研究考察历史
第2章 鱼纲(Pisces)
2.1 区系分析
2.1.1 物种组成
2.1.2 区系分析
2.2 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组成
2.2.1 群落结构
2.2.2 多样性组成
第3章 两栖纲(Amphibia)
3.1 区系分析
3.1.1 物种组成
3.1.2 区系成分
3.2 地理分布
3.3 生态分布
3.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4章 爬行纲(Reptilia)
4.1 区系分析
4.1.1 物种组成
4.1.2 区系分析
4.2 地理分布
4.3 生态分布
4.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5章 鸟纲(Aves)
5.1 区系组成
5.1.1 物种组成
5.1.2 区系分析
5.1.3 新纪录物种
5.2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组成
5.2.1 群落结构
5.2.2 鸟类多样性分析
5.2.3 鸟类群落的相似性
5.3 地理分布
5.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6章 哺乳纲(Mammalia)
6.1 区系分析
6.1.1 物种组成
6.1.2 区系分析
6.2 生态分布
6.3 地理分布
6.4 珍稀及特有物种
第7章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7.1 功能区划
7.1.1 保护区的性质和保护对象
7.1.2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7.2 效益评价
7.2.1 生态效益
7.2.2 社会效益
7.2.3 经济效益
7.2.4 总体评价
第8章 保护区的管理
8.1 基础设施
8.2 机构设置
8.2.1 管理体制
8.2.2 机构建设
8.3 保护管理
8.3.1 管理经费
8.3.2 保护与恢复
8.3.3 文化建设
8.3.4 宣传与教育
8.3.5 管理协调
8.3.6 科学研究
第9章 保护区社区经济状况
9.1 社会经济概况
9.2 产业结构
9.3 人口与民族
9.4 社区发展概况
9.4.1 镇坪县
9.4.2 平利县八仙镇
9.5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分析
9.5.1 矛盾分析
9.5.2 解决对策
9.6 社区共管
9.6.1 社区共管的目的
9.6.2 社区共管的原则
9.6.3 社区共管的领域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10.1 生物资源评价
10.1.1 动物资源
10.1.2 自然生态质量
10.2 经济价值评价
10.2.1 生态价值
10.2.2 社会价值
10.2.3 经济价值
10.3 管理价值
10.3.1 管理条件
10.3.2 管理措施
10.3.3 科研基础
10.3.4 管理成效
10.4 小结
10.4.1 总体评价
10.4.2 保护区工作展望
附录Ⅰ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3年3月)
附录Ⅱ 中国加入的世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一览表(按时间顺序)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11.0¥28.0 -
声音简史
¥19.7¥52.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递归求解
¥9.4¥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几何原本
¥36.6¥93.6 -
通俗天文学(九品)
¥21.6¥48.0 -
怎样解题
¥17.8¥29.0 -
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
¥10.3¥29.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4¥22.8 -
万物原理
¥41.8¥68.0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