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

包邮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

¥92.2 (7.2折) ?
1星价 ¥92.2
2星价¥92.2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147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5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030414786 ; 978-7-03-041478-6

本书特色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从加速器储存环的基本理论入手,围绕与储存环中束流位置测量 的相关课题,较完整、系统、详尽地阐述了观测和抑制储存环束流不稳定性 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同时,还介绍了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和耦合束团 不稳定分析技巧等。束流不稳定性测量和抑制措施已在高能加速器多年运 行中进行了考验并得到验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列举了许多应用例证,与实际结合紧密, 并涉及众多领域。

内容简介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理论联系实际,所呈现的内容,对我国加速器界同行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测量与抑制》可供加速器领域相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束流测量方向的研究 生和本科生阅读。同时由于技术的共通性,对从事快电子学、信号接收、数 据处理和分析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高能加速器和同步辐射装置简明发展史1
1.2hls储存环测量系统与束流位置测量6
参考文献8
第2章束流动力学理论简介10
2.1坐标系10
2.2横向运动方程及其解12
2.3横向振荡14
2.4纵向振荡17
参考文献18
第3章束流信号与频谱理论19
3.1同步束团信号19
3.1.1单束团19
3.1.2多束团20
3.2横向β振荡幅度调制信号20
3.2.1单束团20
3.2.2多束团22
3.3纵向振荡相位调制信号23
3.3.1单束团23
3.3.2多束团24
3.4同时存在横向幅度调制和纵向相位调制26
3.4.1单束团26
3.4.2多束团27
参考文献28
第4章束流不稳定性29
4.1尾场和尾场函数29
4.1.1自由空间中以光速运动的束流31
4.1.2理想导电管道中以光速运动的束流32
4.1.3电阻壁和腔体结构中的尾场函数32
4.2耦合阻抗35
4.2.1耦合阻抗定义35
4.2.2耦合阻抗某些重要性质36
4.2.3几种典型的耦合阻抗和相应的尾场函数37
4.3不稳定性理论39
4.3.1横向不稳定性41
4.3.2阻抗壁效应引起的不稳定性42
4.3.3头尾不稳定性43
4.3.4纵向不稳定性———犚狅犫犻狀狊狅狀不稳定性46
4.3.5束腔不稳定性———高频腔高次模不稳定性49
4.3.6多束团不稳定性49
4.3.7束团伸长效应50
4.3.8离子不稳定性55
4.3.9快离子不稳定性59
4.4不稳定振荡模式概论62
4.4.1纵向振荡模式63
4.4.2横向振荡模式69
4.5电子储存环几种典型阻尼机制和克服不稳定性所采取的措施72
4.5.1辐射阻尼72
4.5.2朗道阻尼77
4.5.3常用的克服不稳定性措施83
参考文献84
第5章束流位置测量与相关理论基础86
5.1信号探测基本原理86
5.1.1感应场86
5.1.2信号接收87
5.2束流位置探测原理88
5.2.1钮扣电极bpm88
5.2.2条带电极93
5.2.3条带电极作为pickuo99
5.2.4条带电极作为kicker105
5.2.5hls所使用的kicker的覆盖因子计算112
5.2.6hls所使用的条带的耦合阻抗计算113
5.2.7两种bpm特性的比较114
5.3束流位置测量信号与处理114
5.3.1束流位置信号的要求114
5.3.2束流位置信号处理的要求114
5.3.3束流位置信号的处理方法115
5.4束流位置探测器在hls的应用119
参考文献121
第6章hls钮扣型束流位置探测器123
6.1钮扣型探测电极的定标124
6.1.1定标装置124
6.1.2定标中的数据处理126
6.1.3*小二乘法逼近127
6.2以边界元素法验证模拟定标129
6.2.1边界元素法理论简介129
6.2.2灵敏度的计算131
参考文献133
第7章闭轨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135
7.1hls闭轨测量系统研制的进展135
7.2升级的闭轨测量系统结构与信号处理136
7.2.1cod测量系统硬件和软件结构136
7.2.2bpmmodule137
7.3数据获取系统和数据的分析138
7.3.1数据获取系统138
7.3.2升级后的bpm系统测量精度和分辨率138
7.4bpm系统的应用141
7.4.1色散函数的测量141
7.4.2犅犅犃方法测量四极磁铁磁中心的位置142
7.4.3全环闭轨校正143
参考文献145
第8章数据处理方法146
8.1离散时间信号的处理147
8.1.1采样信号的频谱147
8.1.2采样定理148
8.1.3数字信号处理中截断的影响———泄漏149
8.2信号加窗150
8.2.1信号加窗意义150
8.2.2窗函数特性151
8.2.3几个应用中的窗函数154
8.3tune测量156
8.3.1工作点测量意义156
8.3.2工作点估算方法的探讨157
8.4其他数据处理方法174
8.4.1基于数字锁相检测阻尼时间174
8.4.2小波方法在束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177
参考文献188
第9章hls逐圈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191
9.1tbt测量系统的研制191
9.1.1tbt测量系统参数选定191
9.1.2电子学线路及各部分的功能192
9.2逐圈测量系统定标197
9.2.1系统定标计算197
9.2.2探测电极灵敏度198
9.2.3bpm电子学增益定标198
9.2.4系统的在线定标199
9.3逐圈测量系统应用200
9.3.1逐圈位置测量200
9.3.2二期工程总调新注入系统的检测201
9.3.3低频窄带反馈系统的初步尝试203
9.3.4hls若干物理参数的测量和不稳定性分析研究211
参考文献226
第10章逐束团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227
10.1逐束团测量系统研制的必要性和意义227
10.1.1研制的必要性227
10.1.2bxb测量的意义229
10.2国内外发展状况230
10.3hls逐束团测量系统的研制231
10.3.1系统带宽的确定231
10.3.2测量系统的组成232
10.3.3关键器件性能的介绍241
10.4相关物理量测量与分析246
10.4.1hls储存环twiss函数247
10.4.2激励束流设备和线路247
10.4.3激励门电路的研制248
10.4.4逐束团测量系统的应用251
10.5逐束团流强测量系统268
10.5.1新的检波方案的应用269
10.5.2测量系统准确性验证270
10.5.3在线定标结果271
10.5.4逐束团纵向振荡测量系统273
10.5.5纵向振荡对横向测量影响分析276
参考文献277
第11章横向模拟反馈系统研制与应用280
11.1反馈原理281
11.1.1反馈系统理论281
11.1.2反馈系统工作原理284
11.1.3反馈系统类型和要求284
11.2hls横向宽带反馈系统设计思想285
11.2.1系统的主要参数285
11.2.2pickuo选择288
11.3模拟横向反馈系统样机的研制288
11.3.1总体设计框图289
11.3.2各组成部分290
11.4逐束团测量和横向反馈系统的调试302
11.4.1测量系统的调试302
11.4.2模拟反馈样机的调试305
11.5希尔伯特变换相空间重建方法308
11.5.1希尔伯特变换相空间重建理论308
11.5.2希尔伯特变换在相空间重建中的应用原理312
11.5.3希尔伯特变换数据处理方法在hls上的应用314
11.6横向反馈系统的改进317
11.6.1线路改进318
11.6.2基于epics的系统控制软件319
11.6.3系统调试与数据分析321
参考文献323
第12章数字横向反馈系统研制与应用325
12.1数字反馈基本原理325
12.2数字反馈技术的核心元素及其发展过程326
12.2.1dsp阵列作为处理单元的数字反馈系统326
12.2.2fpga芯片作为处理单元的数字反馈系统327
12.3数字信号处理理论330
12.3.1离散时间线性非时变系统330
12.3.2单位取样响应和卷积331
12.3.3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频域分析331
12.3.4离散傅里叶变换332
12.4数字滤波器设计335
12.4.1iir滤波器337
12.4.2fir滤波器339
12.4.3数字滤波器的系数量化误差340
12.5数字反馈的犉犐犚滤波器算法实现341
12.5.1频域法设计滤波器341
12.5.2时域*小二乘法设计滤波器342
12.5.3选择犉犐犚滤波器设计343
12.5.4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方法与实现344
12.6hls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345
12.6.1hls数字横向反馈系统的构成345
12.6.2数字反馈处理器的犉犘犌犃程序修改352
12.6.3滤波器设计与优化354
12.6.4增益放大器358
12.6.5时钟系统361
12.6.6数字反馈系统集成与控制361
12.7反馈系统的调试与分析361
12.7.1频率响应的测试362
12.7.2单束团时序试验362
12.7.3200mev反馈系统相位调试363
12.7.4800mev反馈系统相位调试364
12.8800mev运行状态下的反馈效果检测365
12.8.1抑制800mev运行时的横向不稳定性边带365
12.8.2降低六极磁铁电流试验366
12.8.3阻尼时间测量369
12.9横向振荡模式分析371
12.10提高注入流强371
12.10.1抑制注入边带371
12.10.2抑制注入残余振荡372
12.10.3替代八极磁铁提高注入流强373
参考文献374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