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5166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3
  • 出版时间:2010-09-27
  • 条形码:9787508516608 ; 978-7-5085-1660-8

内容简介

中国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民以食为天”,足见“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吃,不仅为饱腹,有得吃、能吃、会吃被视为一种“福气”。后世推崇饮食文化的人常常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自己享受生活的态度找到了积极、正向的思想依据。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这样有着如此众多的美味佳肴,讲吃福的中国人,不仅在自己的广阔疆域内开创了种类繁多的地方口味,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视生活为艺术的人生态度,还将饮食文化远播海外,在天涯若比邻的今天,在世界各大国际都市均可吃到中国菜。

目录

前言
饮食文明溯源
食源寻踪
外来的食物
食之美器
饮食的传统
温暖的会食
家常的滋味
节令美食
有趣的食俗
吃的礼仪
五味调和
美食的秘密
吃的健康
吃的禁忌
吃遍中国
畅饮真情趣
四季茶饮
酒逢知己千杯少
饮食新风尚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展开全部

节选

色香味,是中国人判断菜肴优劣*重要的综合标准。只有色香味俱佳,才能算一盘好菜。而炒菜,是*容易达到这种效果的烹饪方法。炒,不受原料品种数量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炒到一个菜里,这就为“色”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炒菜,大都需油热火旺,将精工细切的材料,在油锅中翻炒,*容易入味,促进香气的散发,尤其是用蒜末、葱段炝锅,更是浓香扑鼻。而且炒也暗合了营养之道,炒菜的时间一般都很短,食物迅速加热,营养成分不容易流失。 放眼世界,举凡讲究饮馔、精于烹饪的同家和地区,历史上必定都出现过高度发达的文化,社会财富也达到过相当充裕的程度,才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追求饮食的情趣和技巧。精湛的烹调工艺,使中国菜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风味。但是这门技艺正受到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比如,随着食品加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超市里配料齐全的半成品、速冻食品已颇有市场,越来越智能化的电子炊具的出现,使得许多家庭的烹饪完全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来实现,配菜、火候、刀工这些中国厨艺的基本功,似乎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不可否认,中国的烹饪技艺,在某些领域的作用正在逐渐缩小,尤其是面对那些大批量生产的食品;但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对色香味的追逐,注定了中国人要坚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传统。

作者简介

刘军茹,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副教授,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国文化对外推广普及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