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际文化影响下的海州叙事文学

包邮边际文化影响下的海州叙事文学

¥23.1 (4.7折) ?
1星价 ¥23.1
2星价¥23.1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63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516146309 ; 978-7-5161-4630-9

本书特色

  海州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数万年前的原始文化活动遗址,大量有关早期人类的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等在这里广泛流传。它位于长江、黄河两大三角洲的结合处,又是北海、东海的交汇点,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属鲁、齐、吴、越、楚等国。因而海州地域文化在融合了中国北部、南部、中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文化共性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外来文明,形成了具有海州地方特色的文化个性。学界此前对此研究多有忽略。《边际文化影响下的海州叙事文学》将考古遗迹、文献资料及方志记载等结合起来,首次对海州文化性质特征进行了界定,对海州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对当地后世文人小说创作,如《西游记》和《镜花缘》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容简介

  《边际文化影响下的海州叙事文学》从地域宗教活动、民俗信仰、叙事文学等角度,指出了海州地域文化表现出的“一般知识和思想”特点,并对其作了学术性定位——边际文化,解决了此前学术界前辈们的相关论争,为地域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目录

绪论
**章 海州地域文化特征及原始宗教信仰
**节 文化特征
一 多元文化交界——边际性特征
二 一般知识占主导——边缘性特征
第二节 原始宗教信仰
一 大地母神崇拜
二 天体崇拜
三 灵魂崇拜

第二章 民间道教与海州
**节 方仙道信仰在海州的盛行及《太平经》的产生
一 战国以前“长生不死”观念对方仙道思想形成的影响
二 战国时期方仙道形成的背景
三 秦汉时期方仙道的兴盛
四 《太平经》在海州的产生
第二节 海州地域的道教活动
一 秦汉以来的道教活动
二 明清时期的道教活动
第三节 海州地域的仙道类故事
一 长生类故事
二 方术类故事

第三章 民俗佛教与海州
**节 佛教传人海州
一 佛教从海路传入
二 海州佛教特点
第二节 海州地域的佛教活动
一 东汉时期的佛教活动
二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活动
三 唐宋以来的佛教活动
第三节 海州地域的佛教故事
一 因果报应类故事
二 轮回转世类故事
三 方术类故事
四 其他普通宣佛类故事

第四章 海州民间传说
**节 东海孝妇故事在海州的流传演变
一 海州“孝妇”事的相关记载
二 从“庶女叫天”到“东海孝妇”
三 从汉至元的有关记载看“东海孝妇”故事的流播
四 海州孝妇冢祠与郯城孝妇冢祠辨
五 孝妇故事中天之异象与海州民间传说
第二节 虎皮井故事考
一 关于海州地域人虎互化故事出现的时间问题
二 虎皮井故事的形成基础
三 唐代虎皮井故事的兴盛
四 虎皮井故事的类型学价值
五 海州虎皮井故事的民俗学价值
第三节 舀海故事考
一 舀海故事的产生
二 舀海故事对佛教“抒海求宝”故事的情节继承
三 高姑舀海与张生煮海的比较
四 舀海故事的价值

第五章 海州文化对明清文人小说创作的影响
**节《西游记》与海州
一 吴承恩与海州
二 唐僧与海州
三 海州云台山与小说《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四 海州地域娲遗石、无支祁传说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五 小说《西游记》中的海州生活习俗
六 海州地域宗教特点与《西游记》的宗教观
第二节 《镜花缘》与海州
一 李汝珍的海州情结
二 海州独特的山海环境与小说中的海外仙境
三 海州板浦的盐业生产生活方式与儒商文化
四 海州社会俗弊与小说揭示的社会不良风气
结束语
附录海上丝绸之路及佛教传入说疏证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海州地域文化特征及原始宗教信仰  海州地处中国*东部的边远海隅,位于东部沿海连接南北、过渡东西的结合部,隔海与日本、朝鲜相望。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又使得当地山脉绵延,除了著名的云台山、羽山、朐山(又称锦屏山)、孔望山、伊山外,还有青龙山、夹山、刘志洲山、后小山、刘顶山、白虎山等。由于七千年前覆盖在亚洲东北部的冰川融化,海州大部分地区淹没于海水中,云台山也成了海中的“仙山”。距今三千年左右,海平面下降,海岸线由羽山地区移至朐山。魏晋时期,由于全球性的海平面下降和陆地抬升,海州板浦地区出现一块滩涂,后不断扩展,逐渐与伊山相连。直到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云台山才与大陆连接起来①。这种地处偏隅的山海相依环境,使得海州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节 文化特征  海州地域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属鲁、齐、吴、越、楚等国,在融合了中国北部、南部、中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文化共性的同时,因为海港的便利交通。来自不同国度的异域文化也对海州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由于海州地处边远的东部海滨,历史时期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多一些民间的、民俗的一般知识与思想。  一 多元文化交界——边际性特征  海州地域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但总体而言,它处在齐鲁、楚、吴越等几大文化区域的边缘,同时又受海洋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影响,我们不妨将其称为“边际文化”。  边际文化的概念是在“文化的边际”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王晓丽博士提出了“文化的边际”概念,她说:“一种文化除了有它的中心与边缘的区分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恃质相遇时,或者在拥有两种以上不同文化的地区内,极易观察到。本尼迪克特用过‘交界处’这个词来表述文化横断面上两种以上文化不协调的突出状态,我将之称为‘文化的边际’……文化的边际是指在某一地区直接反映出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它可以确定性地刻画出‘你文化’与‘我文化’的区别,明确地体现着文化的界线,是对文化的质的描写”,文化的“边缘”与文化的“边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面,一个是线;一个是单一文化的传播区,一个是两种文化的交界。”因此,至少存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相遇或者两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才会出现文化的边际,不论这种并存是相容还是冲突。  ……

作者简介

  李传江,男,1976年生,汉族,江苏东海人,文学博士。1995-1999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师从陈洪教授,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200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王青教授,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连云港师专,并师从扬州大学董国炎教授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公开发表专业学术研究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三项,荣获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