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7316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544731652 ; 978-7-5447-3165-2
本书特色
《高尔基学术史研究》区分接受史与学术史的维度,突出以思想史为关注视角的学术史研究路径。它以学者个案研究为基础,以学术史厘清为目的, 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线,理解高尔基研究的意义。它摈弃了先前学术界将高尔基学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定论,而是确立了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是学术界近年来对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的更正。著作还强调了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突显了中国学者将高尔基研究与中国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密切联系的特点,强调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跨学科意识。
内容简介
【近年来学术界首次重新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 ☆基本思想是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确定在19—20世纪之交,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 ☆本项目把高尔基研究重点放在19-20世纪之交和20—21世纪之交,关于前一个世纪之交,重点梳理了重要理论家、思想家的阐述立场、观点和理论贡献;关于后一个之交,重点是梳理观点转向的脉络。 ☆基本思想是认为,关于高尔基的研究,精华所在就是两个世纪之交的思想大交响,不是20世纪30—70年代的歌功颂德似的高度认同;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思想对话,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供奉起来,作为思想统一的偶像。 【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 ☆中国学者的高尔基研究与自己国家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联系密切,有浓厚的“为我所用”的色彩。 ☆高尔基学在中国1950年之前和之后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50年之前的高尔基学不仅作为进步文学的代表,还作为进步思想的代表,;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尔基学则主要发挥着指导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建设的功能。 【文献资料】 ☆采取重点列举的方法,仅仅有选择地罗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国研究成果,而不再列举中国和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在正文里做了比较翔实的列举。
目录
**编 高尔基学术史
**章 高尔基学的形成(1900一1930)及其问题域
**节 作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高尔基学
第二节 高尔基学的特殊性
第三节 1900年代的高尔基研究:语境和重要代表
第四节 高尔基在他者文化中的接受和阐释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高尔基学的黄金时期
**节 高尔基学总格局的建立及其话语模式
第二节 高尔基学物质文化体现:博物馆、档案馆
第三节 高尔基学的众多辅助学科诞生了
第四节 高尔基传记研究
第五节 高尔基学多元课题的展开
第六节 重点代表作研究
第七节 个案研究和标志性成果
第八节 高尔基的各种身份研究
第九节 高尔基在异域文化中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高尔基学的重新整合
**节 时代氛围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对概念化、公式化研究模式的挑战
第三节 切入敏感时期的研究
第四节 档案文献研究和新领域的拓展
第五节 新中国高尔基学的热潮
第四章 20世纪60年代:高尔基学的新起点
**节 20世纪60年代文学思潮与高尔基学的重点
第二节 重头基础性著作的出版
第三节 高尔基戏剧艺术及戏剧理论研究
第四节 高尔基的文学组织和交往活动研究
第五节 对文学批评家和编辑高尔基的研究
第六节 理论家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首创者高尔基
第七节 美国高尔基学的新进展
第五章 20世纪70年代:高尔基研究的新境界
**节 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思想氛围
第二节 基本文献的整理和出版
第三节 高尔基学的综合研究态势
第四节 百年纪念研究的高潮和理论发掘层次提升
第五节 欧美高尔基学简述
第六章 面向新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尔基学
**节 转机和新变:俄国高尔基学
第二节 建设中国高尔基学的新路
第三节 欧美国冢的高尔基学
第七章 20世纪末期的高尔基学
第二编 高尔基学术史研究
第八章 十月革命期间“不合时宜”的高尔基
第九章 关于作家晚节 的思考:瓦西里耶夫的发难
第十章 高尔基之死:一个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附录一 重要文献(1980年以来)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四 专有名词和表达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作者简介
陈寿朋 著名高尔基学专家,历任《人民中国》俄文版编辑,内蒙古大学教授,内蒙古教育学院系主任、院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八、九届人大代表。著有《高尔基美学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高尔基晚节及其他》,译著《论高尔基的创作》、《*初的年代》、《列宁与知识分子》,以及散文集《莫斯科散曲》等作品。 邱运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和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项。著有《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19―20世纪之交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俄苏文论十八题》、《蒲宁》以及《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