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

包邮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

¥29.4 (4.5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6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69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16146927 ; 978-7-5161-4692-7

本书特色

  《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七章内容,**章概述集句诗及其理论的发展,第二章总论集甸诗的基本类别和审美特征;第三章至第六章则集中探讨集句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集句诗的不同类别与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这四章其实也是对集句诗具体类别的探讨。第七章则立足于前面的结果,转而探讨集句诗的文化影响。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较为松散,但总体上都是立足于文化角度对集句诗进行的具体研究。   本书的主要用意在于探讨集句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试图结合中国文化的若干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集句诗进行具体的研究。这种探讨不仅有利于将集句诗研究引向深入,而且能够更有力地揭示出中国文化对集句诗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为了将集句诗的作者与诗句的原作者加以区别,本书统一称集句诗的作者为“诗人”,而称诗句的原来作者为“作者”;与此相联系,本书称一般诗歌的写作为“创作”,而称集句诗的写作为“写作”。这样的区别仅仅是为了避免概念使用的混乱,并不含有集句诗不属于创作的意思。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此前出版的《集句诗嬗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出版)和《集句诗文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出版)二书中,已分别从文学发展和文献考察的角度对古代的集句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其基础上,本书则专门研究集句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集句诗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多种特点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厚古薄今”文化传统决定的;具体说来,则与古代诗歌的“经典化”、历史上持续时间甚长的“唐宋诗之争”以及比德文化、学术环境及儒释道三教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集句诗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单就文学范围而言,集句诗的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受其影响而产生的集句词、集句散曲、集句文、集句对联等不同类别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目录

绪论**章  集句诗及其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阶段性   **节  集句诗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一  集句诗的出现及其原因      二  从杂体走向独立    三  集旬诗在南宋不断壮大  第二节  集句诗的中衰和复兴    一  集句诗在金元两代的中衰    二  集句诗在明代的复兴    三  明代集句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节  集句诗的繁荣    一  集句诗实现了繁荣    二  清代集句诗的基本特点    三  清代集句诗繁荣的原因  第四节  集句诗理论发展的阶段性    一  宋金元三代对集句诗的认识    二  集句诗理论在明代走向成熟    三  清代出现专门的集句诗话和集句诗法第二章  集句诗的基本类别和审美特征  **节  集句诗的写作特点和基本类别    一  集句诗的写作特点    二  集句诗的基本类别  第二节  集句诗体现出多重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  “古”与“今”的对话      二  “他”与“我”的结合      三  “多”与“一”的统一    第三节  “亦庄亦谐”的审美趣味    一  形式上的“谐”给集句诗打上了浓重的游戏底色    二  题材内容上的“庄”给集句诗带来了活力    三  “庄”与“谐”的结合增加了集句诗的艺术魅力  第四节  “学”与“才”的完美融合    一  “诗学”是集句诗写作的根底    二  集句诗对诗人的写作才能有很高的要求    三  诗学与诗才的结合方式第三章  集句诗与“厚古薄今”    **节  集古诗    一  集古诗在宋金两代的发展和定名    二  集古诗在元代以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三  集古诗的内涵变化    四  集古诗体现出诗人推陈出新的创作心态  第二节  集选诗    一  北宋孔平伸开创了集选诗    二  集选诗在清代的发展    三  李熠禄的《律选》    四  郭阶的《集选诗》    五  许懋和的《集其清英集》    六  清代集选诗的创新特点第四章  集句诗与诗歌经典  **节  集杜诗    一  集杜诗的基本发展状况    二  尊杜——集杜诗对杜诗的继承与发扬    三  变杜——集杜诗人对杜诗的利用与发展  第二节  集陶诗    一  集陶诗的出现和得名      二  集陶诗在明清两代获得较大的发展      三  集陶诗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集李诗    一  两宋时期的“准集李诗”    二  集李诗在元明清三代的发展    三  集李诗的特点  第四节  集苏诗    一  集苏诗的发展    二  张吴曼的《律苏和陶》    三  张绍先的《芑园真一酒》    四  陈瑞琳的《食古研斋集苏诗》    五  集苏诗的解读第五章  集句诗与“唐宋诗之争”  **节  集唐诗    一  集唐诗在宋金元时期的发展    二  集唐诗在明清两代非常兴盛    三  集唐诗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集宋诗    一  集宋诗的发展概况    二  纪实为主的《贞可斋集宋》    三  集宋诗发展的文化特点    四  集元诗、集明诗与集宋元明诗的出现第六章  集句诗与比德文化、学术环境及儒释道三教之关系  **节  集句诗与比德文化    一  咏梅集句诗发展的盛况    二  咏梅集句诗的特征    三  咏梅集句诗的影响  第二节  集句诗与学术环境    一  集句诗的出现跟当时的诗学研究相关      二  集句诗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当时的学术环境      三  分韵著作和集句诗工具书的出现促进了集句诗的发展  第三节  集句诗与哲学、宗教    一  集句诗与儒家之关系      二  集句诗与佛教之关系    三  集句诗与道教之关系第七章  集句诗的文化影响  **节  集句散曲    一  集句散曲在明代以前的发展状况    二  清代集句散曲的新变      三  集句散曲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集句文    一  集句文初步形成    二  集句文走向成熟    三  集句文在清代的发展    四  集句文的应用功能      五  集句文的纯文学功能    六  集句文的取句范围  第三节  集句对联    一  集联出现于宋代    二  集联在明代的发展    三  集联在清代的繁荣余论主要参考和引用书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