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

1星价 ¥42.6 (7.1折)
2星价¥42.6 定价¥60.0
商品评论(1条)
zha***(三星用户)

学术性著作,买来翻翻,供参考,价格实惠

2020-05-28 12:45:4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403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010140391 ; 978-7-01-014039-1

本书特色

  《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从代际文化入手,以创作主体的精神建构与创作实践作为考察依据,对中国新时期以来*为活跃的“50后”、“60后”、“70后”、“80后”等四个代际作家群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通过实证性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已呈现出明确的代际差别。这些差别,不仅隐含了不同代际作家的文化启蒙和成长记忆,还折射了他们各不相同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它是日益突显的代沟现象在创作主体中的自然反映,也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它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作用,也暴露了某些潜在的消极作用。正是这些代际差别的存在,共同建构了中国新时期以来日趋多元的文学格局。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八章。**部分包括引论和**章,着重解决相关概念的界定、新时期作家代际划分依据、代际差别与个体差别的区别,以及代际差别产生的文化成因。其中,引论部分依据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较为详实地辨析了代际差别、代际隔阂、代际交流等核心概念,并根据相关的代际理论,将新时期以来的主要作家划分为“50后”、“60后”、“70后”、“80后”四个代际群体,同时也强调我们必须在承认作家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绝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为依据。因为在文学艺术领域,特例总是屡见不鲜。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代际差别并不是文学的外部问题,而是内外兼具的综合性问题。它立足于作家的主体意识,又广涉历史传统、文化记忆、现实伦理、美学观念等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集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文学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目录

引论  文化视野中的代际差别
  一  何谓代际差别
  二  代际隔阂、代际冲突与代际交流
  三  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划分及依据
  四  群体的差异性与个体的独特性
**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文化成因
  一  童年记忆与群体成长的心理规约
  二  集体记忆与作家主体的精神建构
  三  社会变迁与代际观念的更替
  四  代际群体的文化焦虑
第二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审美呈现之一
  ——“50后”作家群的审美追求
  一  启蒙主义的觉醒与变奏
  二  宏大历史的深层反思与重构
  三  现实矛盾的紧密聚焦与质询
  四  传统文化的现代反思与探析
  五  理想主义的执着捍卫与张扬
  六  现代主义的积极引鉴与袭用
第三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审美呈现之二
  ——“60后”作家群的审美特质
  一  成长视域中的荒诞记忆
  二  理性审视下的吊诡人性
  三  个体体验中的生命感受
  四  自由表达中的探索意识
第四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审美呈现之三
  ——“70后”作家群的审美选择
  一  边缘的生活与立场
  二  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三  重构人类完整的生活
  四  日常书写的内在局限
第五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审美呈现之四
  ——“80后”作家群的审美取向
  一  经验与超验的多维度开拓
  二  自由无拘的反自律书写
  三  消费时代的精神浮标
  四  代际断裂的文化之殇
第六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积极作用
  一  多元文化的互补与共生
  二  主体意识的抗争与彰显
  三  激活亚文化的内在潜力
第七章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消极影响
  一  观念更替中的代际对抗
  二  “断裂事件”与代际冲突
  三  “韩白之争”与代际断裂
结语  代际文化的认同与交流
  一  代际文化的认同与建构
  二  代际交流与民族文化的承传
  三  代际整合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洪治纲,男,1965年10月生于安徽省东至县。文学博士。一级作家。出版有个人著作《守望先锋》等八部,曾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等多种文学项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目前供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