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131140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9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13114044 ; 978-7-313-11404-4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万物简史译丛”之一。本书是一部揭示人类饮食文化发展历程、阐释东西 方文化差异的力作。书中知识普及与理论探讨兼而有之,既可以作为一般的科普读物, 满足于一般大众获取知识的需求,也可作为学术著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说起食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东方的筷子,西方的刀叉匙,以及中东、印尼等区域的手抓式的用餐方式。那么,你可曾感到好奇并产生疑问:同为人类,为何在就餐用具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山内昶先生的《食具》,将带你回到古代,漫步在时空隧道里,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地食具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现代西方繁琐而复杂的用餐礼仪,与古代西方粗野而豪放的就餐方式,这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落差?今天以“筷子文化”著称的东方,在古代曾经怎样使用“西式”的刀叉?而“手食”真的是“不文明”的表征吗? 你是否注意到,在今天,在以食具就餐的“文明”社会里,“手食”还在延续。 作者以世界各地的用餐礼仪为切入点,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历史资料为依据,细致而生动风趣地阐述了世界各地食具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过程,揭示了食具的出现、演变不只是文明的进步,它所蕴含的礼仪,更是一种文化。
目录
绪论 何为“食具”
同化理论
何为“食具”?
**章 *初的文化冲突
日本的用餐礼仪
西方的餐桌礼仪
第二章 进餐方式的文化符号论
口食
手食
圣餐
使用食具进餐
第三章 食具的文化史
筷子的历史
勺的历史
餐刀的历史
叉子的历史
第四章 食具的文化象征论
筷子的文化意义论
勺、刀、叉的文化意义论
文化宇宙观的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山内昶,192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并修完该大学研究生院(旧制)研究生课程,之后到巴黎高等研究院留学。历任大手前大学教授,甲南大学名誉教授,于2006年9月去世。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寻味中国
¥22.0¥38.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22.6¥39.0 -
门外文谈
¥16.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6.5¥22.0 -
茶经(黑白版)
¥10.3¥48.0 -
经典常谈
¥6.2¥14.8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7.5¥18.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中国古代官制
¥11.3¥25.0 -
经典常谈
¥13.7¥39.8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25.2¥42.0 -
东瀛印象记
¥20.1¥35.0 -
千曲川风情:岛崎藤村散文集
¥18.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