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包拯](http://image12.bookschina.com/2015/20150304/6803678.jpg)
清正廉洁:包拯
1星价
¥12.5
(3.8折)
2星价¥12.1
定价¥32.8
![](http://o.bookschina.com/images/ling.png?id=01)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7064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515706443 ; 978-7-5157-0644-3
本书特色
本书以时间的顺序,以包拯的成长历程和宋朝的形势变化以及他仕途变化的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很多包拯在生活或者为官任上的典型事迹,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大宋名臣包拯光辉传奇的一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的顺序, 以包拯的成长历程和宋朝的形势变化以及他的仕途变化的过程为基础, 结合了很多包拯在生活或者在为官任上的典型事迹, 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大宋名臣包拯光辉传奇的一生。
目录
**章 名门之后 学有所成重忠孝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是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世孙。包拯在年少时就心怀大志,立志效法古人,决心入仕。后来经过自己的艰苦勤奋的学习,终有所成,并取得功名。然而,他不慕名利,极尽孝道,为了照顾双亲,他辞官返乡,十年不仕。
出身官家,早年多舛
多遇贵人,学有所成
效法古人,决心入仕
初得功名,十年不仕
第二章 重返仕途 牛刀小试露锋芒
包拯在家侍奉双亲,双亲去世之后,包拯又守孝数年不肯离去。后来,在乡邻的再三劝说下,才决定重返仕途。在天水县任上,巧破“牛舌案”,一时声名远播。任期满后,包拯又服从朝廷调配,千里远赴端州。在端州,包拯真正开始了他造福于民的丰功伟绩,他一心为民,全面发展端州的农业,教育文化,经济等等,三年内,让端州展现新气象。包拯也因此赢得了极高的声名。
再登仕途,断案有方
一心为公,远赴端州
发展生产,造福于民
治瘴凿井,政绩卓著
题诗明志,创办书院
振兴经济,兴建驿馆
包公掷砚,青天留名
第三章 为官清正 忧国忧民无所惧
包拯在端州的政绩突出,仁宗及朝中大臣对他也是赞誉有加。后来,就将他调到京城任职,从这时候起,包拯也正式进入国家的中央机构。在这期间,包拯仍然不忘百姓的疾苦,并向仁宗上疏,采取措施,安定百姓。不仅如此,包拯在执法的过程中,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而且在断案的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而这些,都是包拯忧国忧民的一种体现。
奉调回京,不忘民苦
胸怀天下,安定百姓
陈州查案,秉公执法
不畏权贵,刚正无私
明朝秋毫,巧破迷案
第四章 直言敢谏 堪比魏征昭日月
包拯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并且敢于直言时弊。在刚进入中央机构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后升任谏官。包拯非常敬佩唐朝的谏官魏征,并且以他为师,在谏官任上,他更是秉承了魏征的作风,敢于犯言直谏,并且因“七弹王逵”而震动朝野,随后,又弹劾了很多违法乱纪的朝中大臣。同时,他也时时向仁宗献言献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
直言敢谏,嫉恶如仇
“七弹王逵”,朝野震动
心系百姓,巧妙进言
上疏《七事》,进言君上
反贪苦战,弹劾宠臣
匡扶社稷,弹劾宋庠
忠心为国,反遭弹劾
第五章 宦海多变 君臣失信危机伏
官场上自古以来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包拯虽然一心为国为民,独善其身,但是在政治斗争中,他也摆脱不了这个漩涡。宋仁宗后期,由于朝政日益混乱,朝臣之间更是互相倾轧,在这样的复杂局势下,包拯也未能幸免。更为严重的是,仁宗对他的猜忌,这使得包拯非常的痛苦,并且逐渐对仁宗失去信心。这对整个朝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独善其身,远离党争
朝臣倾轧,人人自危
君臣失信,包拯意退
第六章 鞠躬尽瘁 断案之外有奇功
包拯为官二十余载,功绩卓著。或许流传*突出的是他在断案方面的才能,事实上,除了这点,包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事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心革新政治,重振法度,增加财政,整饬军备,出使他国,为宋朝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的很多建议到*后并没有得到大力实施,但是,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境界永远闪耀着光芒!
革除弊政,清明政治
开源节流,增加财政
整饬军备,保国安民
远赴契丹,有胆有略
第七章 精忠千秋 一生传奇千古流
包拯生前以忠孝廉作为为官做人的准则,在晚年的时候,订立家训,仍然是以忠孝廉作为传家遗训。包拯去世后,谥号“孝肃”,仁宗下诏停止朝奏一天,百官吊唁。端州百姓闻知包拯去世,悲痛万分,纷纷建祠纪念。随后,在包拯任职过的地方也陆续建起了一些包公祠。不仅如此,后世还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诗歌颂其功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包拯的传奇故事。我们相信,这些传奇故事将会千古流传。
忠孝清廉,订立家训
清风亮节,诗文传颂
传奇故事,永存人心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是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世孙。包拯在年少时就心怀大志,立志效法古人,决心入仕。后来经过自己的艰苦勤奋的学习,终有所成,并取得功名。然而,他不慕名利,极尽孝道,为了照顾双亲,他辞官返乡,十年不仕。
出身官家,早年多舛
多遇贵人,学有所成
效法古人,决心入仕
初得功名,十年不仕
第二章 重返仕途 牛刀小试露锋芒
包拯在家侍奉双亲,双亲去世之后,包拯又守孝数年不肯离去。后来,在乡邻的再三劝说下,才决定重返仕途。在天水县任上,巧破“牛舌案”,一时声名远播。任期满后,包拯又服从朝廷调配,千里远赴端州。在端州,包拯真正开始了他造福于民的丰功伟绩,他一心为民,全面发展端州的农业,教育文化,经济等等,三年内,让端州展现新气象。包拯也因此赢得了极高的声名。
再登仕途,断案有方
一心为公,远赴端州
发展生产,造福于民
治瘴凿井,政绩卓著
题诗明志,创办书院
振兴经济,兴建驿馆
包公掷砚,青天留名
第三章 为官清正 忧国忧民无所惧
包拯在端州的政绩突出,仁宗及朝中大臣对他也是赞誉有加。后来,就将他调到京城任职,从这时候起,包拯也正式进入国家的中央机构。在这期间,包拯仍然不忘百姓的疾苦,并向仁宗上疏,采取措施,安定百姓。不仅如此,包拯在执法的过程中,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而且在断案的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而这些,都是包拯忧国忧民的一种体现。
奉调回京,不忘民苦
胸怀天下,安定百姓
陈州查案,秉公执法
不畏权贵,刚正无私
明朝秋毫,巧破迷案
第四章 直言敢谏 堪比魏征昭日月
包拯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并且敢于直言时弊。在刚进入中央机构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后升任谏官。包拯非常敬佩唐朝的谏官魏征,并且以他为师,在谏官任上,他更是秉承了魏征的作风,敢于犯言直谏,并且因“七弹王逵”而震动朝野,随后,又弹劾了很多违法乱纪的朝中大臣。同时,他也时时向仁宗献言献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
直言敢谏,嫉恶如仇
“七弹王逵”,朝野震动
心系百姓,巧妙进言
上疏《七事》,进言君上
反贪苦战,弹劾宠臣
匡扶社稷,弹劾宋庠
忠心为国,反遭弹劾
第五章 宦海多变 君臣失信危机伏
官场上自古以来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包拯虽然一心为国为民,独善其身,但是在政治斗争中,他也摆脱不了这个漩涡。宋仁宗后期,由于朝政日益混乱,朝臣之间更是互相倾轧,在这样的复杂局势下,包拯也未能幸免。更为严重的是,仁宗对他的猜忌,这使得包拯非常的痛苦,并且逐渐对仁宗失去信心。这对整个朝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独善其身,远离党争
朝臣倾轧,人人自危
君臣失信,包拯意退
第六章 鞠躬尽瘁 断案之外有奇功
包拯为官二十余载,功绩卓著。或许流传*突出的是他在断案方面的才能,事实上,除了这点,包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事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心革新政治,重振法度,增加财政,整饬军备,出使他国,为宋朝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的很多建议到*后并没有得到大力实施,但是,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境界永远闪耀着光芒!
革除弊政,清明政治
开源节流,增加财政
整饬军备,保国安民
远赴契丹,有胆有略
第七章 精忠千秋 一生传奇千古流
包拯生前以忠孝廉作为为官做人的准则,在晚年的时候,订立家训,仍然是以忠孝廉作为传家遗训。包拯去世后,谥号“孝肃”,仁宗下诏停止朝奏一天,百官吊唁。端州百姓闻知包拯去世,悲痛万分,纷纷建祠纪念。随后,在包拯任职过的地方也陆续建起了一些包公祠。不仅如此,后世还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诗歌颂其功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包拯的传奇故事。我们相信,这些传奇故事将会千古流传。
忠孝清廉,订立家训
清风亮节,诗文传颂
传奇故事,永存人心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9.8¥55.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1.0¥29.8 -
我的前半生-全本
¥60.2¥12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6.6¥45.0 -
毛姆:一只贴满标签的旅行箱
¥15.8¥45.0 -
梁晓声自述
¥13.0¥4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9.3¥28.0 -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10.9¥26.0 -
三毛传
¥9.4¥38.0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13.3¥36.0 -
名人与图书馆-(续篇)
¥9.0¥30.0 -
毛姆自传
¥17.6¥38.0 -
加缪自述
¥8.4¥28.0 -
鲁迅传
¥20.9¥38.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34.8¥56.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荣格自传
¥8.7¥42.0 -
老舍自述-注疏本
¥26.0¥65.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1.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