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81416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308141697 ; 978-7-308-14169-7
本书特色
本书稿通过对沈佺期、宋之问的全面观照,包括创作、经历、交游、所处时代、与前后代诗人的比较等全方位的研究,并结合对沈、宋作品从声韵到字法、句法的技术分析,来探索沈、宋研究中的*重要的一环——“沈宋体”的生成原因以及理论基础、创作演进和在整个唐诗发展中的影响。在上编“沈宋体”形成论中,**章通过考辨历代文献中的有关评述,对“沈宋体”这一概念做出界定。第二章梳理“沈宋体”形成前的诗歌律化进程,从文学传承的角度对“沈宋体”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第三章从唐代社会政治环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影响文人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气的角度,对沈、宋所处时代的客观环境做出具体分析,以探析沈、宋创作个性和“沈宋体”形成过程中的时代原因。第四章还原沈、宋的生平遭际,总结二人经历中的异同,并探索其重要人生境遇对“沈宋体”形成的具体影响。下编“沈宋体”创作论中,**章从“沈宋体”的用韵、平仄、对仗等几方面,对比律诗规范,对其在格律方面的特征作具体分析。第二章进一步论证“沈宋体”在语言锤炼、谋篇构思、抒情造境等创作技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三章对“沈宋体”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开拓加以考察,重点论述其中几类对其后的诗歌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题材,如山水行役、田园隐逸、边塞题材和送别题材。第四章梳理近年来研究者对律体定型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公认为律体定型做出主要贡献的诗人创作加以比较分析,以对“沈宋体”在律体定型中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稿通过对沈佺期、宋之问的全面观照,包括创作、经历、交游、所处时代、与前后代诗人的比较等全方位的研究,并结合对沈、宋作品从声韵到字法、句法的技术分析,来探索沈、宋研究中的*重要的一环——“沈宋体”的生成原因以及理论基础、创作演进和在整个唐诗发展中的影响。在上编“沈宋体”形成论中,**章通过考辨历代文献中的有关评述,对“沈宋体”这一概念做出界定。第二章梳理“沈宋体”形成前的诗歌律化进程,从文学传承的角度对“沈宋体”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第三章从唐代社会政治环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影响文人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气的角度,对沈、宋所处时代的客观环境做出具体分析,以探析沈、宋创作个性和“沈宋体”形成过程中的时代原因。第四章还原沈、宋的生平遭际,总结二人经历中的异同,并探索其重要人生境遇对“沈宋体”形成的具体影响。下编“沈宋体”创作论中,**章从“沈宋体”的用韵、平仄、对仗等几方面,对比律诗规范,对其在格律方面的特征作具体分析。第二章进一步论证“沈宋体”在语言锤炼、谋篇构思、抒情造境等创作技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三章对“沈宋体”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开拓加以考察,重点论述其中几类对其后的诗歌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题材,如山水行役、田园隐逸、边塞题材和送别题材。第四章梳理近年来研究者对律体定型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公认为律体定型做出主要贡献的诗人创作加以比较分析,以对“沈宋体”在律体定型中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
目录
作者简介
李娟,1974年7月生,浙江余杭人。1994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主持完成和参与研究省市社科基金项目数项,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
-
她们
¥16.0¥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1¥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