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
1星价
¥32.3
(4.9折)
2星价¥32.3
定价¥6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552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301255261 ; 978-7-301-25526-1
本书特色
《跨文化传播学》以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基本命题为核心,阐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和前沿进展,呈现了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解跨文化传播实践、开展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框架,涉及符号、文化差异、社会互动、认同建构、文化心理、技术发展、传播能力和全球伦理等层面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范式。
内容简介
《跨文化传播学》是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称该领域*全面、*权威的教材!
目录
绪论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本土追问”
**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视阈
**节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学科诞生
一、 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 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 人类学的影响
二、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启示
三、 符号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贡献
四、 哲学与文化研究的经验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 文化的特征与体系
二、 传播的特征与功能
三、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四、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全球场域”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法论
**节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
一、 文化传播与文化差异理论
二、 有关有效传播及认同的协商与管理理论
三、 聚焦于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理论
四、 跨文化调整与适应理论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举例
一、 民族志:田野工作与文本写作
二、 跨文化比较
三、 话语分析
四、 扎根理论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取向
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
二、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辨
第三章 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节 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一、 符号与符号学
二、 索绪尔、皮尔斯、巴特、卡西尔的符号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 语言与文化
二、 语言与传播
第三节 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二、 身体语的组成
三、 沉默的意义
四、 文化中的时间
五、 文化中的空间
六、 服饰与颜色
第四章 差异与冲突:基于文化的观念与规范体系
**节 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一、 针对文化差异的理论主张
二、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三、 人际冲突与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一、 世界观的差异
二、 价值观的中西差异
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价值观的变动
第三节 文化的规范体系
一、 习俗与禁忌
二、 礼仪与道德
三、 宗教
四、 制度与法律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节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符号互动主义
二、 文化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创新的扩散
四、 人际关系理论与中西传统
人际需要vs.社会交换
个人本位vs.群体取向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与建构
一、 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同的特征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二、 社会性别的角色与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 文化认同的稳定与流变
二、 民族、族群及其认同建构
民族认同、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族群认同与认同发展研究
移民、族裔散居与跨界族群
三、 国家认同的定位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思路
第六章 文化的认知体系与文化心理研究“路线图”
**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 影响感知的文化因素
二、 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
三、 国民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二节 态度的两种类型
一、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 定势与偏见
定势
偏见
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面对本土场域的文化心理研究知识谱系
一、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的互动
二、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
三、 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第七章 文化适应、传播能力与技术的影响
**节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个体与群体的文化适应
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组织的实践
一、 传播能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
二、 对话与倾听:一种理想模式
三、 组织的跨文化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研究
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谈判
跨文化广告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技术空间
一、 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关于技术发展的文化差异
跨国传媒的文化影响
二、 新媒体传播与虚拟社会
三、 “数字鸿沟”与网络伦理
第八章 文化多样性、文化对话与文化现代化的当代选择
**节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一、 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政策
二、 文化相对主义:从学术话语到共有观念
文化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
第二节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共同体”
一、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
二、 中韩日文化传统的同质性
三、 面向未来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第三节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本土的“焦虑”与选择
一、 传统与现代性
现代化理论的转向
传统与中国
二、 本土与全球社会
文化“同质化”?
文化现代化的观念与制度安排
第九章 文化权力、国家形象与全球伦理
**节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主义话语
一、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秩序
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当代意义
文化霸权与“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
文化外交及对软实力理论的“反思”
二、 后殖民主义的“话语场”
从萨义德到霍米·巴巴
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一、 中国形象的衍变
二、 文化形象的定位
三、 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伦理空间
一、 走向全球伦理
二、 全球伦理的三个层次
三、 本土文化的伦理主张
后记
**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视阈
**节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学科诞生
一、 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 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 人类学的影响
二、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启示
三、 符号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贡献
四、 哲学与文化研究的经验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 文化的特征与体系
二、 传播的特征与功能
三、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四、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全球场域”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法论
**节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
一、 文化传播与文化差异理论
二、 有关有效传播及认同的协商与管理理论
三、 聚焦于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理论
四、 跨文化调整与适应理论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举例
一、 民族志:田野工作与文本写作
二、 跨文化比较
三、 话语分析
四、 扎根理论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取向
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
二、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辨
第三章 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节 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一、 符号与符号学
二、 索绪尔、皮尔斯、巴特、卡西尔的符号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 语言与文化
二、 语言与传播
第三节 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二、 身体语的组成
三、 沉默的意义
四、 文化中的时间
五、 文化中的空间
六、 服饰与颜色
第四章 差异与冲突:基于文化的观念与规范体系
**节 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一、 针对文化差异的理论主张
二、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三、 人际冲突与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一、 世界观的差异
二、 价值观的中西差异
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价值观的变动
第三节 文化的规范体系
一、 习俗与禁忌
二、 礼仪与道德
三、 宗教
四、 制度与法律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节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符号互动主义
二、 文化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创新的扩散
四、 人际关系理论与中西传统
人际需要vs.社会交换
个人本位vs.群体取向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与建构
一、 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同的特征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二、 社会性别的角色与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 文化认同的稳定与流变
二、 民族、族群及其认同建构
民族认同、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族群认同与认同发展研究
移民、族裔散居与跨界族群
三、 国家认同的定位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思路
第六章 文化的认知体系与文化心理研究“路线图”
**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 影响感知的文化因素
二、 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
三、 国民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二节 态度的两种类型
一、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 定势与偏见
定势
偏见
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面对本土场域的文化心理研究知识谱系
一、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的互动
二、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
三、 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第七章 文化适应、传播能力与技术的影响
**节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个体与群体的文化适应
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组织的实践
一、 传播能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
二、 对话与倾听:一种理想模式
三、 组织的跨文化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研究
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谈判
跨文化广告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技术空间
一、 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关于技术发展的文化差异
跨国传媒的文化影响
二、 新媒体传播与虚拟社会
三、 “数字鸿沟”与网络伦理
第八章 文化多样性、文化对话与文化现代化的当代选择
**节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一、 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政策
二、 文化相对主义:从学术话语到共有观念
文化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
第二节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共同体”
一、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
二、 中韩日文化传统的同质性
三、 面向未来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第三节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本土的“焦虑”与选择
一、 传统与现代性
现代化理论的转向
传统与中国
二、 本土与全球社会
文化“同质化”?
文化现代化的观念与制度安排
第九章 文化权力、国家形象与全球伦理
**节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主义话语
一、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秩序
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当代意义
文化霸权与“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
文化外交及对软实力理论的“反思”
二、 后殖民主义的“话语场”
从萨义德到霍米·巴巴
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一、 中国形象的衍变
二、 文化形象的定位
三、 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伦理空间
一、 走向全球伦理
二、 全球伦理的三个层次
三、 本土文化的伦理主张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英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播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特聘专家、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兼职教授。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9¥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5¥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