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写作学本的编写理论与实践

包邮小学生写作学本的编写理论与实践

¥23.8 (4.0折) ?
1星价 ¥23.8
2星价¥23.8 定价¥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5791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43579163 ; 978-7-5435-7916-3

本书特色

写作,就是用语言做事,就是用语言实践。 不学并列,不学连贯,等于没学思维,等于没学写作。 写作教学不能厚了“写什么”,薄了“怎么写”。 要读写结合,读中练写,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还要写读结合,为写而读,边写边读,以写促读。

内容简介

  《小学生写作学本的编写理论与实践》从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小学写作教材的变迁谈起,继而提出了小学写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主张,并介绍了“小学写作学本丛书”的设计思路、编写策略,尤其是重点介绍了具有独创性的常态性写作训练,还通过样例剖析了“小学写作学本丛书”编写的特点及用意,有助于使用者更深入地了解丛书的设计理念。写作教学设计、写作教学思考及课堂实录,则有助于教师理解和使用本丛书。

目录

**章 反思:六十年小学写作教材的变迁
一、全景:三种类型的小学写作教材
(一)读写合编型教材
(二)文法合编型教材
(三)文语合编型教材
二、个案:三个时期四套小学写作教材
(一)语言文学分科时期的小学写作教材:《语文练习》
(二)拨乱反正时期的小学写作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课本(试用本)》
(三)新课改时期的小学写作教材一:《小学实验教材语文(语言表达分册)》
(四)新课改时期的小学写作教材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三、反思:特点与问题
(一)六十年小学写作教材的特点
(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建构:小学写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主张
一、写作:意义的实践
(一)对写作本质的多种认识
(二)作为意义实践的写作的特点
二、写作课程:基于活动的经验组织
(一)从课程的视角看写作
(二)写作活动的模型
三、写作课程内容
(一)写作课程内容的构成
(二)写作课程内容之一:语境
(三)写作课程内容之二: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写作课程目标
(一)认识与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概念性知识
(二)认识与理解写作语境的事实性知识
(三)初步掌握语言表达方式运用的认知技能
(四)形成良好的写作态度
五、写作教学方法
(一)暴露法
(二)案例法
(三)训练法
六、写作教学途径
(一)指导性写作教学途径
(二)常态性写作教学途径
(三)基于阅读课的随文表达训练途径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写作学本设计思路
一、小学低年级写作学本设计的四个要点
(一)以阅读为原点
(二)以生活为基点
(三)以学习语言为重点
(四)以养成习惯为关键点
二、小学低年级写作训练的内容与架构
(一)内容选择
(二)内容呈现
(三)内容组织架构
(四)内容分布
三、小学低年级写作学本设计的三大策略
(一)以“话题”命题,拓展视野,自我建构
(二)提供习作支架,平衡难度,激活思维
(三)合理编排,听说读写相互促进

第四章 小学中高年级写作学本设计思路
第五章 小学生写作学本的编写策略
第六章 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常态性写作训练
第七章 小学生写作学本编写样例及解读
第八章 基于写作学本的小学写作教学设计
第九章 基于写作学本的小学写作教学思考
附录:基于写作学本的小学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小学生写作学本的编写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1l课标》)中有不少关于小学语文课程写作的论述。  关于课程的属性,《11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于学生写作,《11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综合上述论述,从教学的角度讨论,可以提出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支架是什么。我们的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支架应当由三根支柱支撑起来:**,在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中随文进行的表达基础训练;第二,在语文课程写作教学中实施的指导性写作训练;第三,在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常态性写作训练。表达基础训练,是以阅读教学为载体的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的写作基础训练。指导性写作训练则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指导训练,就是老师们通常说的“大作文”,是对常态性写作训练和表达基础训练结果的一种综合运用,训练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指导如何写人、如何写景、如何叙事、如何状物等。常态性写作训练,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中攫取写作素材,随兴表达的写作训练。  本文的任务是阐述第三根支撑柱——在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何以及如何进行常态性写作训练。  一、常态性写作训练的价值:破解“多写”难题  有一条学习写作的传统经验,是几乎所有学问家都曾提到过的,即“多读多写”。“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是韩愈留下的名言。当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多篇著述中说到多读多写:“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他还说:“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方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  1979年l2月25日,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先生发言指出:“作文训练,需要增加篇数,坚持多写多练。”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多写多练”也是这样。“这个‘多’多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人主张‘一日一文’,就是每天写一篇,这值得考虑。每天在作文上花这么多时间,他还有别的功课呢,别的老师是不是会有意见?”  张志公先生是充分肯定“多写多练”的,他说:“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靠纯熟地驾驭这些材料……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要把这些从书面上吸取来的语言材料做到能够运用自如,仍旧要在书面上下功夫——多写多作。”  《11课标》把大师们的意见归纳成一句话写了进去:“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作者简介

丁炜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修订组核心成员,美国Weber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主要编著有:《全语言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等。 徐家良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原副主任,上海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主编。主要编著有:《小学语文教育学》《生活中的作文》《袁瑢语文教学三十年》《小学教学全书·语文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