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长胜-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刘长胜-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1星价 ¥27.3 (7.0折)
2星价¥27.3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606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500860693 ; 978-7-5008-6069-3

本书特色

刘长胜,祖籍:山东海阳县孙疃村人。中国工人运动组织者和领导者,国际活动家。刘长胜同志1903年6月出生。1922年在苏联海参崴当码头工人。1924年5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1936年6月回国参加革命斗争。1937年6月,任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主任。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受党中央的派遣来上海,参加恢复和重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工作,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副书记、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1942年秋,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直接领导上海的工委、教委、郊委。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于1967年1月20日含冤去世。1979年1月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钟雪生编写的《刘长胜》是刘长胜同志传略,主要突出其从事工人运动的重要经历;撷取几个*能反映他才智功德的生动故事和趣闻逸事;将人物及历史背景图片穿插其中。

内容简介

  刘长胜(1903-1967),山东海阳人。杰出的中国工人运动组织者和领导者,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坚持组织发动工人、筹组建设工会、促进工人觉醒和国际联系,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刘长胜》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刘长胜领导工人运动、坚持敌占区革命斗争。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工人活动的生动事迹,以鲜活的语言和鲜为人知的史料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共地下革命者、工人运动领导者奋斗一生的光辉一生。

目录

**章 青少年时代传奇
坎坷求学路
“看事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跑关东”
在海参崴投身革命

第二章 赤色电码与陕甘宁边区工会
携带共产国际密电码回国
担任全总西北局主任
筹备陕甘宁边区工会

第三章 开辟上海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在“孤岛”环境中发展党员-
大力发展合法组织
积极创办工人夜校
指导办刊与主持编写《上海产业与上海工人》
贯彻“勤学、勤业、勤交友”的“三勤”方针

第四章 就任城工部部长
指导建立交通站
组织“地下军”
领导上海沪西信义铁厂“起义”

第五章 “第二条战线”的开拓者
组织清算日伪势力和检举汉奸的斗争
成立工会“不要怕去登记”
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领导解冻生活费指数的斗争
反迫害斗争
坚决落实“疏散荫蔽”的方针

第六章 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出特殊贡献
明确和落实“里应外合”的方针
加强党工组织建设,发展巩固力量
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增强解放斗争力量
调研上海,助力上海解放和接管
发动“应变”斗争
领导反破坏、反搬迁的斗争
组织成立“人民保安队”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工作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
浦江红旗飘,创建新工会
确立上海工运“十六字方针”
号召救济上海失业工人
设立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
开展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职业培训
积极调解劳资纠纷
兼任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主任

第八章 卓越的国际工会活动家
当选新中国全总副主席
全总派驻世界工联的**任书记
在世界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建言献策”
《对世界工联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学习和研究世界工运历史及现状的典范
刘长胜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刘长胜》:  每当父亲称赞我的劳动时,我就乘机表示要到学校读书的愿望。父亲对我的要求却默不作声。他们并不是因为祖宗几代都没有念书的,就不懂或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事,只为家境所迫而已!他们的心事也很重,担心着自己儿子的出路和前途问题,苦于没有办法啊!留在家里种田嘛,人多田少,再租点田也不容易,又不敢想望穷人家孩子念书,会念出个什么“名堂”来。他们一心一意地打算如何给儿子找个地方学点手艺,作为一辈子吃饭的本钱。但,这也是不容易解决的呀。  经过不断的软磨硬泡,在刘长胜10岁那年,父母勉为其难地答应让他上了村里唯一的私塾。当时,私塾的先生60多岁,身体多病,又当先生,又当杂役,身兼数职,身体很是“吃不消”。于是,年岁大一点的同学不得不担当“小先生”的角色:一方面他们自己要读书,另一方面还要“教”这批新开蒙的小同学。刘长胜就是这样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下边,开始学习了“人之初”,囫囵吞枣地记诵方块字的学习生涯的。  第二年,有人在村子的一所破庙里又开办了一问新式小学堂,刘长胜进入这所新式小学堂读书。此时,历经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涤荡,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已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使得偏僻农村的新式小学堂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新气息”。  新式小学堂的国文课的先生是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不满意封建礼教、有着较为开明思想的“新派”人物。他除了从“四书”、“五经”中选一些传统的课文教给小学生们以外,有时还会抛开书本,给学生讲一些来自野史和笔记小说里的故事,其中常讲到的就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的故事,等等。先生在讲解这些故事时,突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反对侵略、爱国救国的主题。这些故事给童年的刘长胜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久远的影响。  刘长胜学习非常用功,善于思考问题,“每次考试都得到优等”,遇不平之事则鸣。那时候是有钱有势人的“天下”,穷人到处受欺凌。在学校里,那些“阔少爷”经常要穷人家的孩子跪在地上给他们当牲口骑。刘长胜看在眼里,气上心头,他对同学们说:“这是欺侮人,我们不能被他们当马骑。”还带头跟这些“阔少爷们”评理,这些富家子弟本来就是些色厉内荏的家伙,刘长胜这么一带头反抗,他们就不敢胡来了。刘长胜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长胜在这所学堂读了三年,到了第四年,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忍痛离开学校,在家里帮助父亲种田。正因为刘长胜有这么一段坎坷的求学经历,使得他后来对学习的机会格外珍惜,并且他特别重视“工人夜校”的工作,因为他深深感到“工人没有文化的痛苦”,知道‘‘穷人要翻身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辍学后,刘长胜在家里干农活,由于他曾在新式学堂读过几年书,家里人和村里人都说他的想法和做法与别人很不一样。比如父亲安排他去集镇上一家纸房做扎纸匠的学徒,他拒绝说:“为死人扎半天纸人、纸马、纸房子,然后一把火烧了,不过是骗人骗鬼的活,没有意义。”父亲思忖一会儿,也觉得有道理。  在开荒、挖野菜、拾粪等劳作中刘长胜结交了一位“牛倌”,此人为人正直,还略懂医术,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没人瞧得起他,更无人请他治病,但刘长胜和他很要好,便交上了知心朋友。一天刘长胜的二伯母突然半身浮肿,家里人凑钱到处请名医治疗,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药,但病势仍有增无减。病人危在旦夕,家里人心急如焚,刘长胜多次建议让“牛倌”治疗,都被拒绝。一天,刘长胜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背着二伯母步行几十里找到了“牛倌”,“牛倌”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仔细查看了病情,开了处方,二伯母按方服药,竟然很快恢复了健康,家里人很是惊奇,一是觉得长胜有眼力,交了个好朋友;二是觉得穷人家同样能出高明的医生。他四伯父感触*深,逢人就说长胜看事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