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青年邓小平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65622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9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36562264 ; 978-7-5365-6226-4
本书特色
由李天雄著作的《青年邓小平》是一部革命史诗,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为作品里记录的不仅仅是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它涉及中国革命和党内一些重大事件,它涉及党内一些高层领导人物,因而它的意义和历史价值非常重要,也可以说它反映了一段活生生的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
内容简介
《纪实文学:青年邓小平》记述的是小平同志从1919年到1929年这10年的生活,即从15岁到25岁这一段历史。这是小平同志一生中难忘的、闪光的历史,是小平同志从一位农村青年学生锻炼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历史。 《纪实文学:青年邓小平》写的虽然是历史,但却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读物、好教材。 《纪实文学:青年邓小平》是一部革命史诗,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为作品里记录的不仅仅是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它涉及中国革命和党内一些重大事件,它涉及党内一些高层领导人物,因而它的意义和历史价值非常重要,也可以说它反映了一段活生生的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
目录
第二章 赴法路上
第三章 勤工俭学的磨难
第四章 在困境中觉醒
第五章 踏上职业革命家之途
第六章 难忘的中大学生活
第七章 张锡瑗一家
第八章 到冯玉祥部队工作
第九章 去武汉党中在
第十章 吊起脑袋干革命
第十一章 人间真情
后记
节选
这就是邓希贤的家。 自接到父亲来信以后,邓希贤圆圆的脸蛋上绽开了笑容。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还是父亲了解他,支持他。然而,他的兴致却让母亲淡氏泼了一身冷水。 “文明真是昏了头,贤娃才十五岁,还是个娃娃,走那么远,我舍不得,我不放心。” 先烈、先修、先治姐弟们都十分支持希贤走出去,一起来帮腔打圆场,说服母亲。 淡氏说:“你们懂啥,别在一边凑热闹。” “怎么办?”希贤等只有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祖母戴氏。 戴氏心里其实也舍不得她看着长大的孙子从自己身边离开,淡氏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可面对孩子们投来的企盼的目光,她不能不站出来说话:“淡氏,让贤娃走吧!’。 “妈,您……”淡氏欲言又止。 “文明在信中说得很清楚,为了贤娃的前程,我们总不能像鸟一样把他老关在笼子里。” 希贤悬在心上的石头一下落了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先烈、先修、先治高兴得又蹦又跳。 其实,淡氏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理。自从文明来信,她也知道自己是拦不住贤娃的,作为母亲,哪个不疼爱自己身上的骨肉,何况希贤天资聪颖,从小就听话,爱学习,招人喜爱。 “既然全家人都说了话,就让贤娃走吧。”淡氏终于松了口。 “妈也答应了,妈也答应了!” 一家人高兴得抱成了一团。 希贤走的那一天,却是另一番情景。 希贤在房内收拾东西,把一些书籍、衣物放进小藤箱里。 淡氏在门外喊道:“贤娃,该走了。” “妈,我来了。”希贤急忙应声走了出来。 戴氏拄着拐杖送希贤走到邓家老院门前.淡氏、姐弟们都跟着。 “贤娃,到了法兰什么西,一定要给家里来信。” “奶奶,不送了,贤娃走了。奶奶多保重,一到了法国,我就给你们写信。” 戴氏拉住了希贤,眼里噙着眼泪。 希贤望着一夜未眠的奶奶,强忍欲出的泪水,口里喊道:“奶奶……奶奶……” “妈,让贤娃走吧,晚了怕赶不到船了。”淡氏催促地说。 “贤娃,让奶奶多看你几眼。” “奶奶……” “妈,让贤娃走吧,晚了怕赶不到船了。”淡氏再次催促说。 “贤娃,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奶奶了……” “奶奶,能,一定能。” 淡氏说:“妈,咋说些不吉利的话哟,快松手让贤娃走……” 希贤跪在地上给祖母磕头。 “别磕了,贤娃,起来。你走了,奶奶这心头就像被剐了一坨肉似的痛呀!” 希贤紧紧地抱着祖母戴氏,依依不舍。 姐弟们见此情景都哭了。 淡氏在此时也忍不住哭泣着劝说戴氏: “妈,贤娃是去读书,书读完了,哪能不回家!” “我懂,我知道,邓家的事哪能骗得了我!我是再也见不到贤娃了……我哪能不放他远走高飞,我哪能误了他的前程。贤娃,你走吧,奶奶懂,奶奶全知道……奶奶走不了那么远,让你妈和姐弟们送你到洗脚溪。” 戴氏为希贤擦干了眼泪。 “奶奶,不要妈送了,还要走二十多里山路。” 淡氏执意地说:“要送,一定要送到码头,也许这是……” 希贤捂住淡氏的嘴,说:“妈,不许再说……” 是啊,戴氏、淡氏的话并没有说错。邓小平自从离开广安就成了永别,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祖母和母亲,就是养育过他的广安这片热土也没有踏上一步,那是因为艰苦的革命岁月,他出生人死为党的事业奋斗,他心中的家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家。建国以后,他肩负党和国家的重任,几十年中.也未回归故里。邓小平是一个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看得很重的人,是一个把群众关系看得很重的人。正如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父亲自己不回老家,也不许我们回去。他说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其实,邓小平十分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家乡,“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题词。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赤子之心,表达了他的巴蜀情怀。 ……
-
大宋宰相王安石
¥22.6¥55.0 -
在彭德怀身边
¥7.6¥22.0 -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歇传
¥10.6¥3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9¥29.8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16.3¥45.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1823.2-1901.11-李鸿章传
¥10.6¥3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10.7¥2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10.6¥30.0 -
宇宙中最微小的光
¥19.9¥59.0 -
洪业传
¥16.1¥4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陶渊明传论
¥9.3¥26.0 -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24.8¥70.0 -
蒋经国初登政坛
¥15.4¥38.0 -
重逢(最后的对话3)(精)
¥23.4¥59.0 -
执着的探索者:达尔文
¥8.6¥36.0 -
林肯传
¥10.0¥36.0 -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
¥16.4¥48.0 -
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上下)(八品-九品)
¥18.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