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226899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62268994 ; 978-7-5622-6899-4
内容简介
《太平基金文库 诗词论丛:诗歌传播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诗歌传播的著作。作者有效地整合了诗学和传播学两套理论话语,并汲取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切入视角。在《太平基金文库 诗词论丛:诗歌传播研究》中,一些古老的诗歌生产与传播现象在新的理论视野观照下得到了全新的阐释。论著在诗歌传播的特殊性、媒介演变对诗歌传播的影响、诗歌传播效果分析等方面均显现出作者的创见和精彩论述,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当代诗歌艺术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作者面向诗歌传统和现实,把诗歌传播问题放在过程和关系中予以把握,体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目录
**章 诗歌传播的类型和特征
**节 从传播范围看诗歌传播的类型
第二节 诗歌传播的特征
第二章 诗歌的传播者与受传者
**节 诗歌的传播者
第二节 诗歌的受传者
第三章 诗歌传播媒介的演进
**节 以身体为媒介的口头诗歌传播
第二节 书写媒介的诗歌传播
第三节 印刷媒介的诗歌传播
第四节 广播、电视媒介的诗歌传播
第五节 新媒体与诗歌传播
第四章 诗歌传播效果分析
**节 诗歌传播的效果
第二节 制约诗歌传播效果的因素
附录
从传播学角度看诗歌
从郭小川到韩东:诗歌传播理念的变迁
消费时代的诗歌传播
以普希金与中国诗人关系为例看跨域诗歌传播
今日诗人为什么不容易出名
诗歌:陌生化的艺术
论诗歌的梦想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后语
节选
《太平基金文库 诗词论丛:诗歌传播研究》: 除了诗人,比较重要的诗歌传播者依次是:诗歌编辑、诗歌评论家(或诗歌评论工作者)、诗歌朗诵者。这三类身份特殊的诗歌传播者,是传播诗歌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诗歌编辑和诗歌评论工作者,长期以来为诗歌传播和诗歌发展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值得人们尊敬。 1.诗歌编辑:诗歌信息的职业传递者 诗歌编辑在诗歌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处于职业性的诗歌传播岗位,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构筑和培育着文化传播世界的一片“精神高地”。 诗歌编辑对诗歌传播的意义,至少可从如下两方面看出。 首先,诗歌编辑是诗歌信息的重要“把关人”。 在诗歌传播活动中,虽然诗歌信息的把关人也是由多种不同成分的人员构成的,但其中*重要的把关人,无疑是诗歌编辑。诗歌编辑可以说是诗歌信息的职业把关人。 在诗歌作品进入媒介和编辑环节之前,实际上诗人已对自己的作品做过一定的筛选和把关了,如材料的取舍、手法的使用、投寄何处发表等,但诗人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有偏爱,因此这种把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把关的严格性上难免会打折扣或发生偏差。而编辑虽然也是人,也带有这样那样的主观性,但由于他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能够以“他者”的眼光对诗歌进行严格的审视,因此这种把关较之于诗人自己的把关来讲就要客观得多;加上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经验积累,诗歌编辑可以较好地发挥“把关人”的作用。他们可以在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基础上对诗歌信息进行真正的把关。比如,他可以判定诗人写下的东西是否有新意和创造性,其笔法的熟练程度如何,是否适合在自己的阵地上发表等。 美国著名编辑家萨克斯·康明斯曾经将编辑的职业形容为“清洁维修工”的角色,这是非常形象的,一定程度上对诗歌编辑来说也是适用的。比如,有的诗歌作品非常出色,但某方面可能有出格之处,诗歌编辑就要根据媒介组织的约束发挥“清洁工”的作用;有的青年作者寄来的习作可能有闪光耀眼之处,但个别地方表达上存在明显缺陷,需要编辑做一番维修、润色的工作。 其次,诗歌编辑是诗歌创造者与诗歌接受者之间的重要桥梁。这又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诗歌编辑是传递诗歌作品的桥梁。即以印刷媒介的诗歌传播为例,诗人写出作品后,传到诗歌编辑手里,经诗歌编辑过滤和筛选后,再传到诗歌接受者那里。另一方面,诗歌编辑又是诗歌创造者与诗歌接受者之间沟通、对话的纽带。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诗歌接受者读完一首诗以后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感触,想跟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但又苦于找不到作者,于是就只好跟诗歌编辑诉说,有时经诗歌编辑从中搭桥后得以和作者进行交流。 诗歌编辑的传播机制首先表现在他的传播身份的二重性。编辑身兼二重角色:传播者和接受者。虽然编辑更主要的角色是一个诗歌传播者,但在成为传播者之前,他要先成为一个接受者。比如报刊的诗歌编辑,他要先阅读大量来稿,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这个阶段他扮演的就是一个诗歌接受者的角色。直到选定稿子将其发表,他才走到诗歌传播者的位置上。 再次,诗歌编辑是以媒介为阵地来进行诗歌传播的。虽然不同媒介有着不同的运行特点,但诗歌编辑的工作流程都是大体相似的,不同处或许只在于报刊的诗歌编辑选定稿子后是交给制版印刷人员,而广播电台的诗歌编辑选定稿子后则交给了播音员或朗诵者。 诗歌编辑的传播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互相交织”。 ……
作者简介
杨志学,笔名杨墅,曾用笔名梦阳。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诗歌和文艺美学研究,亦从事现代诗写作。曾在大学讲授文学课程多年,现任《诗刊》编审、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2年开始发表评论和诗歌作品。著有诗学专著《诗歌:研究与品鉴》、诗与论合集《心有灵犀》、诗歌赏评集《谁能够留住时光》等,主编诗集《新中国颂》、《太阳要永远上升》、《中学生朗诵诗100首》(与人合作)、《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与人合作)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