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宇宙与意象》研究及中国古代宇宙诗学论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30382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8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513038263 ; 978-7-5130-3826-3
本书特色
本书以研究法国二十世纪文论家埃莱娜 ? 蒂泽代表作《宇宙与意象》的若干问题为起点,比较中西诗学中的宇宙论。《宇宙与意象》旨在研究文艺复兴后宇宙论科学哲学对诗人想象的作用。蒂泽提出三类意象:宇宙体系、空间和生命。赫拉克利特派哲学和巴门尼德派哲学此消彼长贯穿所有意象。从封闭到开放是宇宙体系的中心意象。空间的中心意象是以太和太空之游。宇宙生命意象包括万有引力、种子、树、蛇、星云、天体的死亡、火、轮回等。封闭宇宙哲学传统压制想象力,导致文艺复兴以后美学的反叛。中国古人善于超越可见世界,想象不可见世界。中国古代有无限宇宙论传统,总结如下:天地有限,有起始,宇宙无限,无起始;无限有极大和极小两个向度;中心和边缘相对,两者均可取消;无限空间有众多天地;变化是自然之理,变化不息,带来更新和生命;时空和变化不可分割;崇尚无限的哲学化为欣赏无限的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法国文论家埃莱娜 ? 蒂泽作品《宇宙与意象》为研究对象,阐释其主要思想和重点内容,系统介绍这部探讨宇宙论对西方诗人创作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侧重考察宇宙观与诗歌意象关系的独特批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文论及诗歌创作三方面出发,梳理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思想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比哲学层面的中西宇宙模式,同时也从文学创作角度对中西宇宙论的特点进行某些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比较。 本书适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作者简介
张鸿,女,1977年生,陕西省咸阳市人。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职称讲师,教授基础法语以及中西文论等课程。2011至2014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西比较诗学。曾发表《从西方到东方的人性探寻——安德烈·马尔罗中的生命观与荒诞感》《苏轼的时间观念以及与雪莱思想的比较》《的四个理论来源》等论文,并有译著《古罗马的儿童》。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随园食单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 -
到山中去
¥1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