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54982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306054982 ; 978-7-306-05498-2
本书特色
本书稿是对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的研究。内容包括西藏非遗保护的历程及多个个案:尼洋阁藏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勒布沟模式、窦玉-准巴模式、南伊沟旅游开发、墨脱县限制性旅游等,讨论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大量田野调查资料,具有学术价值和指导实践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 西藏各族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 ; 政府的角色: “勒布沟”模式的实践 ; 传统的延续: “斗玉一准巴”模式的文化效应等。
目录
绪论 一、门巴族、珞巴族概况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三、门巴族、珞巴族研究综述 四、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综述 **章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节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二节 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二章 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节 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第二节 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第三章 西藏各民族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节 西藏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第二节 门巴族和珞巴族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第四章 文化援藏的典范: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 **节 “尼洋阁” 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概况 第二节 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运作经验 第三节 博弈中的尼洋阁维护和旅游 第五章 政府的角色:“勒布沟”模式的实践 **节 勒布沟概况 第二节 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三节 勒布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第六章 传统的延续:“斗玉——准巴”模式的文化效应 **节 印控区珞巴人的社会情况 第二节 斗玉珞巴民族乡和准巴乡概况 第三节 珞巴族民众与印控区珞巴人的物物交换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传承第七章 传统与现代的遭遇:南伊沟旅游开发中的非遗 **节 米林县南伊沟概况 第二节 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想国”第三节 南伊沟旅游开发中的冲突与调适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喜与忧 第八章 渐进式发展:墨脱县限制性旅游和非遗保护 **节 墨脱县概况 第二节 门巴族、珞巴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鸣奏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第九章 没有观众的演出:错那县非遗保护的困境**节 自成一派的山南门巴戏 第二节 生与舞的抉择:错那边境游中的门巴戏传承之惑第十章 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结合路径 **节 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转化 第二节 门巴族、珞巴族小区参与旅游的路径探讨第三节 西藏文化多样性的旅游式展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宁,男,羌族,人类学博士,副教授,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为民族学、藏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多家刊物和报纸上发表各类文章40多篇,出版合著著作2部。主要讲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概论》《民族学调查方法》《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带领硕士研究生在西藏、甘肃、四川、陕西等地开展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寻味中国
¥14.7¥3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门外文谈
¥13.2¥38.0 -
经典常谈
¥6.2¥14.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8.3¥22.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溥仪偷运国宝
¥7.7¥2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黄河上的古都
¥14.8¥46.0 -
讲解北石窟
¥18.6¥55.0 -
氍毹留痕-典藏本
¥29.7¥56.0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25.2¥42.0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千曲川风情:岛崎藤村散文集
¥18.0¥46.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10.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