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李鸿章全传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55051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55505129 ; 978-7-5555-0512-9
本书特色
晚清重臣,洋务领袖,慈禧走狗,刽子手加卖国贼,这是完全的李鸿章吗 这个乡下秀才如何文武双行、走向权力的巅峰 这个大清国的“宰相”如何被誉为“云中之鹤”,为中华古国的开放迈出了*初的步履 林小光所著的《李鸿章全传》结合非常丰富的史料,以精彩的文笔透射李鸿章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宏图大志,写他的精明狡猾,定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铁腕毒辣,写他的风光得意,写他的孤独脆弱,写他的深谋远虑,写他的浅薄无知;把一个时代的推动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大绊脚石的人生传奇写得酣畅淋漓。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簪花少年、潜龙在渊、沪上崛起、功名之争、青云直上、兴办洋务、甲午风云、曲线外交、暗自凋零。
目录
1.“熊砖井”的传说
2.李家的大脚媳妇
3.刚猛的少年秀才
4.三千里外欲封侯
第二章 潜龙在渊
1.翰林离京办团练
2.书剑飘零旧酒徒
3.投身曾幕青胜蓝
4.临危受命组淮军
第三章 沪上崛起
1.淮军出师战上海
2.师西夷练兵练器
3.痞子手段治上海
4.情真意切得新欢
5.平吴杀降惹风波
第四章 功名之争
1.让首功名声更盛
2.任钦差挂帅剿捻
3.走后门需讲窍门
第五章 青云直上
1.曾国藩面授机宜
2.物色人才入府幕
3.一星陨落一星升
第六章 兴办洋务
1.爱折腾之**人
2.痴迷于坚船利炮
3.创办民企先求富
4.重视教育助留洋
第七章 甲午风云
1.二十余年强军梦
2.人生七十古来稀
3.一味退让埋祸端
4.一败涂地老臣惊
5.甲午战败谁之过
第八章 曲线外交
1.忍辱充作议和使
2.中俄密约藏祸心
3.欲与俾斯麦比肩
4.科技迷再受震撼
5.美国之行展气节
第九章 暗自凋零
1.“伴食宰相”独自醒
2.冷眼旁观做看客
3.虽乱命亦不可违
4.临事方知一死难
附 李鸿章年表
节选
《李鸿章全传》: 在磨店祠堂郢村西有一口非常著名的古井,井水一直大旱不干、水质甘甜清澈,为村民们提供生活用水。开凿者是明朝一位姓熊的侍郎,所以它的官名叫“熊砖井”。为什么人们会把李家的兴盛与“熊砖井”联系在一起呢?这还得从李氏家世谈起。 “熊砖井”附近曾住着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个名叫李心庄的农民,虽然他家境清贫但十分勤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明末的某一年,李心庄的一个远方姻亲许迎溪(又名许光照)因躲避战乱,从江右(即江西)湖口迁来合肥定居。合肥县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在巢湖北岸,属于巢芜盆地,土地广沃,沟渠纵横,旱涝保收。从此,许迎溪过上了安定、自在的日子。许、李两家相距不远,既是姻亲又是好友,往来十分密切。李心庄膝下无子,于是请求收养好友次子稹所(因避雍正帝名讳改为慎所)为嗣,许迎溪慨然应允。之后,许慎所便随李家改为李姓。 李家从慎所这一代开始,一直居住在“熊砖井”旁边,经过几代繁衍,李家人丁渐旺。至清朝乾隆年间,李家的家底已较为殷实,并积攒了200多亩土地,李慎所的五代孙李椿成为一乡的小地主(因家族人口多,人均占有土地并不算太多)。 不过,李家世代无人做官,缺少政治靠山,有钱没势,因而在村里常常遭到恶劣官绅的欺压盘剥。所幸李椿口才不错,又稍通文墨,据理力争,才保住了李家的家产和那片土地。通过这件事,李椿悟出了一个道理:“力田习武”只能养自身,志大则可养千口。要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进身仕途才是*根本的途径。于是,李椿把“锄子读书、文章经国”当作家训,将李家的希望寄托在长子李殿华的身上。 李殿华(字庆庵)谨遵父命,一度热衷于功名仕途,但他累年苦读,学业却没有多大长进。在两次参加省里的乡试举人考试不中后,他觉得自己命中注定不是走仕途的人,于是彻底放弃考取功各的念头,甚至发誓一辈子不再进城,回到乡村领着子孙一边种地一边教他们读书。此后,他果然近50年没有再进城一步。直到去世,他仍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农。 当然,每天看着子孙读书倒也其乐融融。由于李氏宗族人口越来越多,仅凭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土地和家产,已显得家大业小,不够子孙享用,所以后来就分家而居。李殿华平素已养成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品性,在分家一事上,他作为长子,十分谦让大度,因此分得的土地财产*少,负担很重。而他花钱向来大方阔绰,又因治病花掉不少银两,在外边欠下不少债务,常有人上门来讨债,每到年终的时候,要债的人更多得如过江之鲫。李殿华是个很讲体面的人,对债务倒也不躲不避,但一时确实难以偿还,只得跟债主们说尽好话,求他们多宽限几日,幸亏债主们大都通情达理,好言好语也就应付过去了。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几天后要债的人又来登门,李殿华脸上挂不住,只能东奔西走,去一些家境还不错的亲戚好友那里讨借,想着他们不会定归还的期限,待日后慢慢偿还。但亲友们也渐渐地开始感到厌烦,有的干脆就不再与之往来,见了李殿华避之唯恐不及,担心他再来借钱。当时有一位叫周菊初的姑舅亲,为人厚道,心地善良,愿意帮助李殿华一家,同时劝告他要勤俭,再困难也不要忘了家训,尽力供儿孙上学读书。 知书达礼的李殿华自然深明其理,基于自己年轻时科举失败的教训,他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十分重视对几个儿子的培养,严格督促他们读书,期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许老天爷不会辜负李家数代人的努力,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 李殿华一共生有4个儿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长子李文煜博学能文,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堂,只能趴在窗户外边听课。他苦学不辍,6年之后开始收徒弟,教他们学知识,为日后李氏宗族的崛起起到了带头作用。喜好吟诗作赋的他后来著有《晴岚文集》20余卷。次子李文瑜和三子李文球也都是极有才华的人。*小的儿子李文安,本名文歼,字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嘉庆七年(1802年)。他也跟几个兄长一样,读书十分用功。 如果说,“熊砖井”的井水真有什么神奇功用的话,李家四兄弟天天饮井水,但并未见谁的资质有多聪颖。尤其李文安小时候不仅没有过人的天资,相反还有点笨,“资性中下”,性格比较内向,又体弱多病,一般的孩子4岁就开始启蒙了,而他到8岁才读书。到了13岁,别人都有考上秀才的了,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但他没有放弃,仍坚持苦读。李殿华不知道这个儿子天生笨拙,还以为他贪玩不用功,于是“时亲督课,每作文脱稿,必先阅,指其瑕疵”,“或为讲书史懿训,或为述失曾祖暨先祖盛德”。 尽管如此,李文安还是跟不上其他人的学习进度。李殿华为此忧心如焚,由于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便让李文安回家一边学习料理家务,一边跟着大哥李文煜读书。 ……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加缪自述
¥10.0¥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 -
悲喜同源
¥49.0¥79.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
¥17.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