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处是归程

包邮何处是归程

¥28.6 (7.5折) ?
1星价 ¥28.6
2星价¥28.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280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cm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1728043 ; 978-7-5117-2804-3

本书特色

本书为乐黛云先生自传性随笔集,收录读书、治学、忆旧等文章四十余篇,诚如乐先生自言:“我以自己的生命在混沌的时空中将各种点点线线莫名其妙地连成一片,造就了我的历史,这历史属于我自己。” 《父亲与童年》《蓝色的天堂》《山城中学生活一瞥》《北上求学》数篇追忆早年随修女学钢琴,望弥撒,“七七事变”后下江人疏散到贵阳,以及辗转北上求学的经历。《土改:**次灵魂的搏斗》《我突然成了“极右派”》《我不认罪》数篇写土改以至反右、“文革”期间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开辟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哈佛印象》《伯克莱的阳光》《走向世界》追忆在王国维、吴宓、汤用彤等前辈学者的引领下辛勤耕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留学哈佛,把比较文学学科引入国内,从而使这一学科呈现崭新局面的治学经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性格的萌生 ; 初出家门 ; 阶级斗争 ; 重返北京大学 ; 大洋彼岸 ; 新的学术生涯 ; 我与文化热 ; 料想不到的1980年代的终结 ; 1990年代: 从文化热到国学热9部分。

目录

自序 11 思想性格的萌生父亲与童年 003蓝色的天堂 006困顿与转机 010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015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0192 初出家门北上求学 025我赶上了旧北大*后一站 029新旧之交 0343 阶级斗争爱国的行动 043土改:**次灵魂的搏斗 045ii我突然成了“极右派”——人民*凶恶的敌人 047我不认罪 050“史无前例” 0534 重返北京大学20 世纪*了解中国的人 059*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与自觉的声音 063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066要个人有自由选择之权 069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 074鲁迅、尼采、茅盾 079事实就是事实 0845 大洋彼岸哈佛印象 089在美国,先看说明书 093伯克莱的阳光 097卡罗琳一家 101我的**本英文学术著作 105iii知识分子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1096 新的学术生涯在自己的国家里自由走来走去 115我只想潜心读书和教书 119走向世界 123接受与影响 127阐发研究 1347 我与文化热中国文化书院:一个新的民间学术团体 153现代意识 159扩大比较文学视野:关于中国和欧洲的两场现实主义论战 162关于主题和意象的探讨 170中国文类学 175文学与自然科学 1828 料想不到的1980 年代的终结献给自由的精魂 191iv现代保守主义的提出 1979  1990 年代:从文化热到国学热后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剧变 207“野蛮精悍”的新鲜血液 209我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传统文化 214关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思考 219**部《世界诗学大辞典》 228文化转型与文化差异 230结 语 23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乐黛云(1931-),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乐黛云先生虽一生历尽坎坷,但在王国维、鲁迅、吴宓等一代文化先驱的引领下,矢志不渝地耕耘逾半个世纪;尤其在“文革”后率领学人奋勉前行,从而使我国比较文学研究队伍成长为与法国、美国鼎足而三的一支生力军。 主要著、译有《比较文学原理》(1987)、《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1987)、Intellectuals in Chinese Fiction(英文版,1987)、《跨文化之桥》(2000),以及散文集To the Storm(英文版,1986)Als hundert Blumen bluhen Sollten(德文版,1986)、《透过历史的烟尘》(1987)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