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包邮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1星价 ¥35.4 (7.7折)
2星价¥35.4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3150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66315090 ; 978-7-5663-1509-0

本书特色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丰富跨文化实践经验的中外专家的访谈,研究出了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及内涵,论述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阐述了多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此外,本文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并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后,通过对具有海外跨文化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的访谈,对本书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进行检验和补充。本书对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是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丰富跨文化实践经验的中外专家的访谈,研究出了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及内涵,论述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阐述了多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此外,本文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并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后,通过对具有海外跨文化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的访谈,对本书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进行检验和补充。本书对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是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目录

**章 绪论··· 1**节 全球化趋势中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第二节 跨文化能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空泛的口号··· 2第三节 “中国文化失语症”——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 7第四节 本书研究内容与方法··· 9第五节 本书结构··· 11第二章 文化与交际··· 13**节 文化··· 13一、文化的概念··· 13二、文化的特征··· 15三、文化对人的影响··· 20第二节 交际··· 25一、交际的层面··· 25二、交际的特征··· 27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 28第三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基本因素··· 31**节 价值观··· 34一、世界观··· 34二、人性观与道德伦理观··· 35三、生活观与工作观··· 36第二节 思维方式··· 37一、整体综合思维—分析思维··· 37二、辨证式思维—二元论式思维··· 38三、感性思维—理性思维··· 39四、归纳式思维—演绎式思维··· 40第三节 社会组织与人际关系··· 41一、社会组织与关系网络··· 41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2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44第四节 时间观··· 45一、对时间的认知和理解··· 45二、时间取向··· 47三、对时间的处理方式··· 48第五节 空间观··· 49一、领地观··· 50二、体距··· 51三、体触··· 53四、空间布置··· 53五、空间塑造··· 55第六节 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 55第七节 语言··· 58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58二、语言的文化内涵··· 58三、语言交际风格··· 60第八节 非言语交际··· 61一、手势体语··· 61二、体触··· 63三、姿势··· 63四、面部表情··· 63五、副言语··· 64第九节 感知与符号象征··· 64第十节 本章小结··· 66第四章 跨文化能力理论研究··· 69**节 跨文化能力的概念··· 69第二节 跨文化能力内涵模型··· 72一、列表模型··· 72二、分能力组合模型··· 75三、跨文化能力动态发展模型··· 80第三节 对“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82第五章 对“跨文化能力”内涵的实证研究··· 85**节 研究方法··· 85第二节 访谈准备··· 86第三节 访谈提纲··· 88第四节 受访专家··· 90第五节 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 91第六节 访谈结果概述··· 92第七节 跨文化能力多层面开放型动态发展模型··· 94一、从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到文化多元主义思想··· 95二、从对母文化和异文化表面、单一的认识到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96三、从不自觉、不恰当的跨文化行为到自觉、恰当、有效的跨文化行为··· 96第八节 促进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关键能力与个性特征··· 97一、促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 99二、促进对母文化和异文化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的知识和能力··· 107三、促进跨文化行为能力的关键能力··· 112第九节  外语学习对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作用··· 124第十节 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是终生学习的过程··· 125第十一节 结论··· 128第六章 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 131**节 促进学生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发展··· 132一、培养学生积极看待异文化并促进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132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母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133三、培养学生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 134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敏察力和跨文化移情能力··· 136第二节 促进学生对母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137一、拓宽和加深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137二、学习目的语文化··· 139三、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与文化比较··· 140四、融通中外文化··· 142五、“拿来”与“送去”··· 143第三节 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144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就交际本身进行沟通的能力”··· 144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的能力··· 145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协同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146第四节 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 148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9第七章  高校专业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151**节  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外语专业培养大纲··· 152第二节  多层次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 155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56二、外语基本能力训练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160三、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其他外语教学形式······ 167四、“跨文化交际”课程···· 174五、跨文化培训··· 176第三节  跨文化学习能力培养···· 183第四节  跨文化教育与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184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7第八章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育与实践··· 189**节  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策略建议··· 189第二节  通过素质教育与复合培养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192第三节  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实践·· 194第四节  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学习···· 198第五节  高校外语专业建设中的国际合作··· 201第九章  跨文化能力测试与评估··· 203**节  欧美跨文化能力测量与评估方法评析··· 203第二节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 207第三节  跨文化成长记录··· 224第四节  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 227第十章  国外学习与实习经历对中国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作用····· 231**节  留学期间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情况研究··· 232一、留学期间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发展···· 232二、对中国文化和留学国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33三、跨文化行为能力的发展···· 234第二节  外语专业学生国外交流学习与实习过程中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案例分析··· 235第三节  本章小结······ 256第十一章  结语···· 259参考文献····· 26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亚玲,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在上海同济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德国耶拿大学获博士学位(Dr. phil.)。从事外语教学二十余年,其研究重点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法,在国内外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一部,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专著曾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曾先后在德国耶拿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进行研究访问,并在几所德国大学就中德跨文化交际主题讲授短期课程。此外,还多次对一些中德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目前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分委员会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