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

包邮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

1星价 ¥19.3 (5.5折)
2星价¥19.3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68805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03-09-01
  • 条形码:9787806880517 ; 978-7-80688-051-7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舆情研究理论、舆情研究方法、现实舆情热点三编, 主要包括: 舆情概念和舆情思想的中外历史嬗变 ; 舆情: 定义、构成和主要特征 ; 舆情的主体 —— 民众 ; 舆情的客体 —— 国家管理者等。

目录

序 绪论一、开展舆情研究的重要性二、舆情研究与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关系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论“社情民意” **编 舆情研究理论**章 舆情概念和舆情思想的中外历史嬗变一、中国的“舆情”说法和思想脉络 (一)“舆情”说法的产生 (二)传统社会中贯穿舆情思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三)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中重视、控制和诋毁舆情的一些做法二、西方的“民意”概念和思想演变(一)西方的“民意”概念 (二)西方社会思想演变中的民意思想 (三)现代西方的民意研究第二章 舆情:定义、构成和主要特征一、舆情的字面解释和定义(一)舆情的字面解释(二)对舆情的定义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基本认识(一)从情、知、意的角度来认识(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分层或结构方面的解释三、舆情的本质和一般特征第三章 舆情的主体 D D民众一、民众是舆情的主体(一)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的内涵和主要特征(二)民众的舆情主体地位 二、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诉求和保证(一)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二)民众利益的诉求 (三)民众利益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三、民众的划分和角色扮演 (一)关于阶级和阶层 (二)关于具体的生活群体(三)关于民众的社会角色 第四章 舆情的客体 D D国家管理者一、国家管理者及其主要特征(一)国家管理者及其基本内涵(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特征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构成 (一)国家管理者的工作栽体(二)国家管理者的人群 三、从舆情角度看国家管理者的主要作用第五章 中介性社会事项一、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构成和产生原因(一)什么是中介性社会事项(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分类 (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产生原因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一)主要特征(二)主要功能三、需要着重考察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一)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二)一些特殊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三)与特殊民众有关的中介性社会事项第六章 舆情空间一、什么是舆情空间(一)舆情空问的定义(二)舆情空间的划分 二、舆情空间的其他构成要素 (一)舆情空间中的民众(二)舆情空间中的国家管理者(三)舆情空间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三、舆情空间的主要特点(一)内含因素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二)变动性(三)相对界限性(四)相对层次性第七章 舆情的载体、表达方式和变动机制一、舆情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一)舆情的载体(二)舆情的表达方式(三)舆情表达的一些规律 二、舆情的变动机制以及几个相关问题(一)舆情的发生机制(二)舆情的变化机制(三)舆情的结束机制(四)值得重视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八章 新闻媒体与舆情一、民众对新闻媒体的利用 D D对国家管理者的舆论监督 (一)民众和媒体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二)新闻媒体反映舆情的几种主要方式二、国家管理者对新闻媒体的利用 D D对民众的舆情引导(一)国家管理者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二)新闻媒体对国家管理者的责任义务和影响机制问题三、网络媒体与舆情(一)网络媒体中舆情表达和传播的特点(二)网络媒体中舆情表达和传播的主要方式(三)网络媒体中舆情主客体的互动作用第九章 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一、对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研究意义(一)舆情的历史民族文化特性(二)舆情的民族差异性对舆情本身的影响 二、对民族性格问题的一些研究(一)国外学者论民族性格 (二)近代的中国“国民性”研究(三)现代的“社区性格”(“区域文化性格”)研究三、在舆情研究中应鼓励和消除的中国人心理 (一)应鼓励的心理倾向(二)应消除的心理倾向第二编 舆情研究方法第十章 舆情研究方法总论一、对舆情研究方法论的讨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三)思维辩证法的指导三、舆情研究的实证方法四、舆情研究的系统分析法(一)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二)关于系统与系统方法的一般认识(三)关于舆情系统的系统分析框架 第十一章 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一、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二、理论上的舆情指标体系(一)舆情指标体系在宏观指标体系中的住置和边界 (二)理论上的舆情指标体系三、具体的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实例及运用(一)设计原则 (二)舆情指标体系设计实例 (三)舆情指标体系的运用第十二章民意调查方法与舆情研究一、民意调查方法的兴起、发展和国内应用(一)民意调查方法在海外的兴起和发展 (二)民意调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二、民意调查的基本特点和功能(一)主要特点(二)主要功能三、民意调查方法在舆情研究中的应用(一)民意调查方法在舆情研究中的一般应用(二)在舆情研究中应用民意调查方法的几个实际问题第三编 现实舆情热点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再版后记增补后记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