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920708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109207080 ; 978-7-109-20708-0
本书特色
王琴、涂长春主编的《猪瘟》主要内容包括猪瘟的概况、猪瘟的病原学、猪瘟的流行病学、猪瘟的临床征候学、猪瘟病毒的致病机理、猪瘟的免疫学、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猪瘟疫苗研究、猪瘟的综合防控共九章内容及附录,是我国**本全面反映猪瘟研究与防控实践的学术专著。本书坚持学术与实用并重的原则,既详细阐述了猪瘟研究与防控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全面介绍了该病防控实践中的措施和技术方法,适合于从事猪瘟研究与防控的广大科技人员,以及疫病防治一线的兽医工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首次针对动物单病种进行系统编写的图书, 集权威性、科学性、政策性、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将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 猪瘟的基本特点 ; 猪瘟的流行预防与控制等。
目录
前言
缩略语
**章 猪瘟的概况
**节 猪瘟的基本特点
一、猪瘟的历史
二、病原学特征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与病理变化
五、诊断
六、免疫
第二节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一、猪瘟的国际流行态势
二、中国猪瘟的流行现状
三、猪瘟的危害
第三节 猪瘟的预防与控制
一、猪瘟无疫国家和地区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猪瘟染疫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措施
三、对中国猪瘟防控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猪瘟的病原学
**节 猪瘟病毒的分类及理化特性
第二节 猪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第三节 猪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一、51非编码区(51NTR)
二、非结构蛋白Np
三、核心蛋白C
四、结构蛋白E
五、结构蛋白E1
六、结构蛋白E2
七、非结构蛋白P7
八、非结构蛋白NS2
九、非结构蛋白NS3
十、非结构蛋白NS4A和NS4B
十一、非结构蛋白NS5A和NS5B
十二、3非编码区(3'NTR)
第四节 猪瘟病毒蛋白抗原表位
一、猪瘟病毒抗原表位的发现
二、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
第五节 猪瘟病毒反向遗传学
一、猪瘟病毒反向遗传研究关键技术
二、反向遗传技术在猪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猪瘟的流行病学
**节 猪瘟的传播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易感动物
第二节 猪瘟病毒的分子遗传演化
一、猪瘟病毒分子遗传进化
二、猪瘟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地区分布特点
第三节 猪瘟病毒流行病学信息系统
一、CSFinfoGIS简介
二、数据库在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国外猪瘟病毒流行病学信息系统的建立
四、中国猪瘟病毒流行病学信息系统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猪瘟的临床征候学与鉴别诊断
第五章 猪瘟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六章 猪瘟的免疫学
第七章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八章 猪瘟疫苗研究
第九章 猪瘟的综合防控
附录
作者简介
王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1983年获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兽医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7-12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猪瘟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该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并建立了我国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对该病全球监测体系建立意义重大;系统地建立了我国猪瘟诊断、疫情监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苗评价、猪瘟净化和消灭等所需的病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的系列猪瘟诊断新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OIE技术标准;对猪瘟病毒非编码区突变研究,为病毒减毒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猪瘟病毒慢性感染对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解决猪瘟持续感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猪瘟、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规模化猪场猪瘟净化模式,并在15个规模化养猪场成功实施该病的净化和控制,完善和提升了我国猪瘟防控和净化技术策略和措施,为我国猪瘟防控及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973”、“攻关”、“攀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等20项有关猪瘟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大北农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进步促进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和副主编10本有关猪病和动物微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培养研究生20名。2003年被评选为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选为2006/2007年度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入选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动物疫病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 涂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兽医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获解放军兽医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1999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现代生物技术与医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动物病毒学及人兽共患病毒病研究,是国家预防兽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在猪瘟、狂犬病等重要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从事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感染与致病机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八五”期间承担了“863”课题“抗猪瘟病基因工程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猪瘟病毒的分子克隆研究。“九五”期间主持了我国兽医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启动了我国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中国猪瘟病毒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目前主要应用现代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猪瘟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试图阐明其感染与致病的分子机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863”、“攻关”、“攀登”、“973”、“支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省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博±研究生60多名。1992年被评为总后学雷锋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1996年当选总后“科技银星”和“长春市科技英才”,1999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总后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当选“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青年才俊”。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同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选为“第三届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现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lE)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狂犬病专家组组长、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
常见树木图鉴
¥14.0¥48.0 -
流行草花图鉴
¥4.8¥13.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农具
¥18.4¥58.0 -
中国古代农业
¥9.0¥25.0 -
种菜关键技术121题
¥5.6¥17.0 -
中国粮食经济史(国家出版基金)
¥42.2¥75.0 -
中国畜禽种业发展报告2024
¥73.2¥120.0 -
(高职高专)园艺植物研究法
¥72.1¥81.0 -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68.8¥88.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15.8¥45.0 -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
¥25.5¥75.0 -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问答
¥25.0¥32.0 -
森林教育指南(修订版)(精)
¥171.0¥300.0 -
蜈蚣养殖实用技术
¥12.0¥20.0 -
身边常见的600种树木识别速查图鉴
¥63.5¥88.0 -
北方清洁供暖透视
¥15.4¥48.0 -
海葵鱼生物学和繁殖技术
¥21.1¥64.0 -
黄河菌草生态治理
¥33.0¥68.0 -
家庭小菜园种植技术
¥5.8¥16.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问答
¥1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