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十大转型

教育十大转型

1星价 ¥24.4 (4.9折)
2星价¥24.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9249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53924908 ; 978-7-5539-2490-8

本书特色

      本书视角独特、结构独到,为目前首本从十个维度对我国教育转型进行全面研究并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性著作。切中基础教育改革中十个关键问题,主要探究教育战略、教育任务、教育评价、教育招考、教育组织、学校价值、课堂形态、学习方式、教师引领、区域均衡等十个方面的转型,以此来推进这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落实。重点围绕教育的本质如何回归;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评价如何适应;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使命、校长的责任、学校的生态、区域的均衡如何转型;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如何实施;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现代课程制度、教师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如何建设,等等。


      这是教育发展关注内涵与品质的时代,也是关注学生生命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时代。我们如何主动参与?我们如何让教育走向理想、走向优质?本书编者在参与基础教育区域发展的实践研究中深深感受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内涵品质提升、教师校本培训指导的现实性与迫切性。从教育品质的内涵、教育机制的创新、生命教育与理想、聚焦课堂实现课堂转型、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特色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多视角进行了教育观察和审视,并且付诸实践性研究,着力中小学课改推进、特色创建、创新教育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战略转型 —— 从适应走向引导 ; 教育任务转型 —— 全面实施立德树人 ; 教育评价转型 —— 实施综合评价 ; 教育招考转型 —— 促进多元人才成长 ; 教育组织转型 —— 从管理走向领导 ; 学校

目录

前言 教育的方向与行动——教育转型的信念、觉醒与力量
第1章 教育战略转型——从适应走向引导
第2章 教育任务转型——全面实施立德树人
第3章 教育评价转型——实施综合评价
第4章 教育招考转型——促进多元人才成长
第5章 教育组织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
第6章 学校价值转型——学生是自主发展主体
展开全部

节选

《教育十大转型/52阅读》:
  3.平等与公正意识培养。
  平等与公正意识培养是制度文明视角上的公民培养。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而公正则是实现平等的制度、环境保证。平等意识培养强调的是全体公民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人格上的平等,而解决平等的一切问题在于强化公正意识、实现社会公正。离开公正的调节就失去了平等实现的前提,而缺少平等的价值导向,公正的调节也就失去了方向。可见,公正中蕴含着平等,实现公正的过程就是追求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强调在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中,通过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营造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4.自由与法治意识培养。
  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自由意识是公民对法律赋予自己的各种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可见,自由意识与法治意识是密切相连、互为促进的公民意识培养范畴。自由意识作为一种公民素质的反映,它体现着公民对法律规定权利的自觉,体现着追求自由与高度自律的理性境界,体现着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自由权利的尊重等。法治意识是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思想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就是通过加强法治意识培养,使公民形成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有序参与政治的能力,在实践中感悟法治意识对公民自由权利充分实现的极端重要性。公民自由的实现程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加强法治意识培养,才能为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5.道德与文明意识培养。
  公民意识培养是实现“个体公民”向“社会公民”转化的培养,理应包含公民个体道德意识培养与社会整体文明意识培养两个方面。当前,道德与文明意识培养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自身文明行为的不同步性,甚至出现“有观念、无行动”的现象;其二是公民个体道德与社会文明程度有时呈现出二律背反现象,或者说在社会文明程度发达的社会中反而发生着个体道德滑坡现象,如在道德理想、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公德公心、环保意识等方面产生的道德危机,导致了追求腐朽、淡漠责任、薄情寡义、善恶不分、美丑不辨、荣辱颠倒等道德滑坡现象;其三是“群体道德缺失”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危害日益凸现的现象,如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现象,已经超出了个体道德责任的范围,而是“群体道德缺失”所致。这些都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所以,世界各国的公民意识培养都将公民个体道德意识培养与社会整体的文明素养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来对待。
  6.生态与环保意识培养。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实现社会理想的绊脚石。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可能性,*优解决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反对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乐的盲目倾向。生态与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7.国际合作与理解意识培养。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超国界的自由贸易,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的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在将世界变得高度相互依存的同时,又孕育和洗练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倾向和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愿景。如果说当年联合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办法”这一理念时,还未能预见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那么,今天在这个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为了保持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局势,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之间更需要加强国际理解与合作。据此,一国公民的国际理解与合作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的公民具有日益优秀的素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法则,树立为世界人民多做贡献的国际主义思想。当前,我国鉴别能力还不够强的一些青少年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有些青少年,一切以“我”为核心,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又缺乏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呼唤着公民国际理解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

作者简介

王迅  湖南醴陵人,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从事普通高中教学与基础教育管理工作近30年,曾获部省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百佳创新型校长”称号,湖南省委组织部、教育厅授予其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在教学岗位、校长岗位和区域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中,他始终坚守“为生命立品,为成长奠基,创建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的信念,积极探索生命化教育实践。2010年至今,负责主持150个课改基地、5个省级样板校建设;负责管理23个名师工作室、20个中小学课程基地、5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的项目建设;负责实施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普通高中多样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省市改革项目的实践推进;负责申报并创建教育部“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实验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湖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品质发展。


编著的《让教育润泽生命》、《让教育走向优质》、《中学数学课程实施与研究》、《区域性基础教育品质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与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等多部教育专著,被学校教师广泛认为颇具指导性与实用性,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称为“基础教育实践创新的新突破”。组织编写校本教材15种,定点指导15所薄弱学校走向优质发展,坚持到学校一线做教育教学培训讲座达200余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