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包邮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1星价 ¥27.3 (7.0折)
2星价¥27.3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5268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111526872 ; 978-7-111-52687-2

本书特色

死亡是人类内心*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 意识到死亡终至,法官会对妓女开出更高额的罚金; 意识到死亡终至,孩子会对其他种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识到死亡终至,学生会更维护自己国家现有的制度; …… 基于这些实验,3位心理学家说明了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负面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恐惧将自己消耗殆尽。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自身的不良反应,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本书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内容简介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30年不懈研究 超过500次实验揭开你一切忧愁、不安和欲望的根源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 ——史蒂夫•乔布斯 

目录

推荐序序言**部分 应对恐惧第1章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2如何应对恐惧 7审判妓女 9第2章事物的格式 14对于心理安全的需求 15信任与磨难 18感受事物的格式 19孩子是如何发现死亡的 21避开死亡 24欲哭无泪 26团结在国旗周围 27唤起与生俱来的恐惧 30可怕的距离 33第3章自尊:坚毅的基础 35自尊是什么 36自尊是如何缓解焦虑的 37死亡和自尊寻求 42自尊心不足的折磨 43缺乏自尊的代价 48真自尊和假自尊 50“食物很美味” 53第二部分 不同时代的死亡第4章猿人: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58人类认知的黎明 59死亡终至的恐惧和超自然的创造 61仪式:用行动表现的美好梦想 63祭品和死亡仪式 65艺术与超自然 67哥贝克力石阵的神秘之处 69神话和宗教 72跨越“令人瞠目结舌的鸿沟” 73第5章真实的永生 75视死如视生 78灵魂简史 81祈求长生的炼丹术 84现代的永生主义者 86第6章象征性永生 94家族才是永恒 97声名远扬 98富裕生活:财富的诱惑 102英雄民族主义和魅力型领导者 108“只要我们无法确保获得永生,我们便将无法获得安宁” 112第三部分 现代的死亡第7章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116贬低与非人化 120文化的同化与吸收 121妖魔化与毁灭 125 2001年9月11日:攻击与反击 128实验室里的“奇爱博士”(核武器科学怪人) 133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136人类处于危险境地? 137第8章身体与心灵:艰难的结合 139人类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且蔑视动物 140肉体的死亡 142为了美,我们必须承受痛苦 143“性与死亡是孪生子” 148“放荡的女人” 152第9章死亡早晚将至 157死亡:眼不见,心不乱? 159无意识的力量 165死亡对你的健康是有危险的 167第10章盾牌上的裂痕 176精神分裂症:对死亡的挑战 181恐惧症与强迫症:死亡的转移 182创伤后应激障碍:粉碎的盾牌 187抑郁症:可以看见的死亡 190自杀:死亡的实现 193酒精、毒品和麻醉药:死亡的扩散 194修理“盾牌”上的裂痕 196第11章生与死 202但愿我能在死亡之前醒来 205伊壁鸠鲁学派的办法 208死亡恐惧的持续 209与死亡达成妥协,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现实 211文化世界观:岩石与硬地 215关于死亡的*后一些想法 218致谢 220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这是一部深入、重要、优美的作品。《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一书描述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创新的科学研究,研究对象是一种驱动我们生活的强大力量,但因为它太可怕了,所以我们不能清晰地思考它。本书向我们展现:如何将理性之光照耀在人类黑暗面的中心。 ——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撞上幸福》作者 本书运用现代科学的实证方法探索人类几千年来苦苦追求而不得答案的终极话题。死亡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所以需要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和研究项目。过去的30年,作者和他们的团队都在研究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如何影响人类事务的,直到今天,他们得出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眼前的这本书。 —— 曾旻,心理学科普作者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始人  很多人很纳闷,作为一个企业家,为什么不务正业去登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说的是正因为登山使我能面对死亡,这是我登山*大的收获。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从生命到死亡,如果没有死亡不可能有生命。如何面对死亡,我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正因为登山,进山之后,甚至都不知道明天一早,还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经历使你必须考虑原来回避的问题——如何面对死亡。 —— 王石,著名企业家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 欧文·亚隆,心理治疗大师

作者简介

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 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他们在研究和写作上的合作已经延续30多年了。他们在对死亡的恐惧这一主题上的研究不但获过奖,还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在这一研究中,他们将存在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心理科学当中,使用*尖端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超越了科学研究范畴的领域。不同角度的整合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思考关于文化、自尊和引发人们做出他们*高贵和*卑鄙行为的那些因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