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以中国古代文献信息生态观为视角

- ISBN:978751303723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3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13037235 ; 978-7-5130-3723-5
本书特色
在简介信息生态相关概念与分析现有研究得失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认为信息生态既是人遭遇的物理性空间,也是由人参与建构的人文性环境,信息生态学研究需要同时遵守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西方“主客二分”思维持守物的尺度,重视针对信息对象的技术发展以及针对他者信息主体的社会策略知识的生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信奉人的尺度,强调信息的人文性,重视道德伦理、美学表达等与人相关的因素在文献信息生态中的主体地位。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需要实然的事实知识和应然的价值知识的双重呵护,圆融中西智慧应成为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基本路径,这也与“和谐”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统一的范畴相鼓桴。本书对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界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信息工作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内容简介
在合理平衡古与今、中与西、学科本位与跨学科视野之间的多维张力的前提下,成果研究内容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集中表现在以下四大方面:首先,对现有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原则与方法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揭示。其次,倡言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建构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第三,全面揭示中国古代文献信息和谐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第四,在比较中西异同的基础上强调中西互补是当代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的必由之路。
目录
作者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研究的相关背景和基础知识的介绍,主要反映在**章和第二章中。二是关于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原则和方法的讨论,主要反映在第三章中。三是系统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信息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并从信息本体论、文献信息之间的和谐、信息生态中个人身心的和谐、信息生态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群己和谐)以及天人和谐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古代和谐理念的信息生态学价值,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在第四至第七章中。四是在比较中西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彼此的得失醇驳,并*终得出结论:中西互补是当代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的必由之路,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在第八章中。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