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61742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5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6174234 ; 978-7-5161-7423-4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民间戏曲史著作。按中国民间文学的文体分类,民间戏曲被称为“小戏”。“小戏”即短剧,是民间戏曲具有代表性的形态。本书以明清两袋成熟的小戏作品为研究中心,通过回溯中国古代文学史暨戏曲史上早期具有戏剧因素的民间文艺作品,明确古代民间戏曲的传统承袭和传承脉络。书中指出,民间戏曲并非孤立的存在,它的发展成熟以及繁荣,在任何时代都有多种动因合力推动。这动因即来自深邃悠远的历史,也来自生机勃勃的现实;既源于草根民众的原始创造力,也来自文人士子的摩挲修饰;既源于民间草台前的万众引颈而观,也来自文士厅堂甚或皇家宫廷里的凝神欣赏。对于曾经在数百年间陪伴了很多代人度过了欢乐时光的小戏作品,今天人们有了疏离感,但本书揭示出,他们曾经的存在状态很是闪亮鲜活,他们包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堪称丰富深厚。 这部著作不仅**次将数百年间著名的民间小戏作品做了纵向历时的汇集和梳理,呈现了民间戏曲发展的历时状态,还解释了民间戏曲发展的社会动因,探讨作品中包含的人性善恶、生活智慧、大众趣味及其艺术表现的得失。通过透视深藏于小戏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蕴含可以看到,原来历时并不遥远,古人思考的有些问题,今人仍需面对。更进一步,书中对以往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给与充分关注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辨析和辩证。从这方面说,这部著作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奠基的性质和意义。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不仅**次将数百年间著名的民间小戏作品做了纵向历时的汇集和梳理,呈现了民间戏曲发展的历时状态,还解释了民间戏曲发展的社会动因,探讨作品中包含的人性善恶、生活智慧、大众趣味及其艺术表现的得失。通过透视深藏于小戏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蕴含可以看到,原来历时并不遥远,古人思考的有些问题,今人仍需面对。更进一步,书中对以往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给与充分关注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辨析和辩证。从这方面说,这部著作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奠基的性质和意义。
作者简介
李玫教授,女,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剧。1991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过专著《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