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718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5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62271833 ; 978-7-5622-7183-3
本书特色
黄阿莎编著的《沈祖棻词作与词学研究》通过对沈祖菜及其《涉江词》、《宋词赏析》的研究,既可以部分了解民国词坛的创作实绩,了解相关词社、词人群体的情况,挖掘民国词的审美价值;也可以反思民国至建国后词学思想、文化思潮的渐变;更可反思今天古典文学研究的某些误区或日遮蔽处。通过沈祖棻词学思想的研究,从个人窥测一个群体,从一本词集考察一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传统词学思想在现代中国的继承与遮蔽。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沈祖棻的《涉江词》《宋词赏析》为中心, 全面考察沈祖棻的词创作及词学批评主张的变化情况。同时, 将沈祖棻置于民国以来的词学发展的大背景下, 回顾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因素如何在词学领域互动与发展的。
目录
导言
**章 沈祖棻家世、生平与交游
**节 苏州风雅(1909-1930)
第二节 南京求学(1931-1937)
第三节 四川避难(1937-1946)
第四节 内战与建国初期(1946-1957)
第五节 *后二十年(1957-1977)
第六节 身后盛名
第二章 《涉江词》创作历程
**节 “窈然以舒”:“沈斜阳”的由来
第二节 “沉咽而多风”:流亡路上的“风人”
第三节 “澹而弥哀”:闺音中的“香草美人”
第三章 《涉江词》两大主题研究
**节 “一编珠玉存文献”:《涉江词》中的“词史”之作
第二节 “晚凉庭院忆苏州”:《涉江词》里的“乡愁”之作
第四章 沈祖棻词学思想渊源考
**节 世乱中的文化坚守:汪东与沈祖棻
第二节 音律、文辞与沉郁:吴梅与沈祖棻
第三节 “比兴”与“风人”:以刘永济与沈祖棻的唱和为核心
第五章 词学理论与批评:以《宋词赏析》为核心
**节 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姜夔词小札》与《张炎词小札》
第二节 新时期的《北宋名家词浅释》
第三节 “比兴”的再评价:《清代词论家的比兴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沈祖棻家世、生平与交游
**节 苏州风雅(1909-1930)
第二节 南京求学(1931-1937)
第三节 四川避难(1937-1946)
第四节 内战与建国初期(1946-1957)
第五节 *后二十年(1957-1977)
第六节 身后盛名
第二章 《涉江词》创作历程
**节 “窈然以舒”:“沈斜阳”的由来
第二节 “沉咽而多风”:流亡路上的“风人”
第三节 “澹而弥哀”:闺音中的“香草美人”
第三章 《涉江词》两大主题研究
**节 “一编珠玉存文献”:《涉江词》中的“词史”之作
第二节 “晚凉庭院忆苏州”:《涉江词》里的“乡愁”之作
第四章 沈祖棻词学思想渊源考
**节 世乱中的文化坚守:汪东与沈祖棻
第二节 音律、文辞与沉郁:吴梅与沈祖棻
第三节 “比兴”与“风人”:以刘永济与沈祖棻的唱和为核心
第五章 词学理论与批评:以《宋词赏析》为核心
**节 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姜夔词小札》与《张炎词小札》
第二节 新时期的《北宋名家词浅释》
第三节 “比兴”的再评价:《清代词论家的比兴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阿莎,女,湖南益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美国雪城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词学研究。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随园食单
¥9.1¥30.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