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43458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81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64345815 ; 978-7-5643-4581-5
本书特色
沈如泉编著的《国学经典进阶读本/通识教育系列丛书》精选十部国学经典,对每部经典成书过程、内容价值、流行版本都有精要概括,同时结合原典精华与时代需求确立阅读主题,并选择原著精粹部分指导阅读,同时根据读者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书目推介。既可用作普通读者国学阅读的入门指南,也可供大中专学校选为国学课程教材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 《黄帝内经》、《老子》、《大学》、《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庄子》、《韩非子》、《坛经》、《传习录》。
目录
**节 国学经典的分类
一、经部
二、史部
三、子部
四、集部
第二节 如何选择一部自己需要的经典
一、小序
二、书名
三、解题
四、版本
第三节 如何去读一部经典
一、切不可望文生义
一读书与人生反思相结合
思考题
**章 《黄帝内经》
**节 《黄帝内经》导读
一、《黄帝内经》简介
二、《黄帝内经》养生学
三、《黄帝内经》的读法
四、阅读书目推荐
第二节 《黄帝内经》选读
基础篇
提高篇
思考题
第二章 《老子》
**节 《老子》导读
一、老子与《老子》
二、《老子》哲学中的中心观念——“道
三、《老子》的读法
四、阅读书目推荐
第二节 《老子》选读
基础篇
提高篇
思考题
第三章 《大学》
**节 《大学》导读
一、《大学》的成书与影响
二、“三纲领”与“八条目
三、《大学》的读法
四、阅读书目推荐
第二节 《大学》选读
基础篇
提高篇
思考题
第四章 《论语》
**节 《论语》导读
……
第五章 《孙子兵法》
第六章 《孟子》
第七章 《庄子》
第八章 《韩非子》
第九章 《坛经》
第十章 《传习录》
节选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又有不同的含义:有些地方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因而同是谈到“道”,而含义却不尽相同。含义虽不相同,却又可以贯通起来。 1.实存意义的“道” 首先对“道”体的描述。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文中说的很清楚,如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勉强叫作“道”。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所以“不可名”。 “道”是实存的,却又是无形的。老子为什么要这样设定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要肯定“道”是无形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之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的东西了,“名”把它限定住了。因为“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勉强用“道”来称呼,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然超越了我们的感觉知觉,却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老子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本身永久常存,不会随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 其次由于“道”的变动产生了天地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创生万物的历程。“道”一层层向下落实,而创生万物。“道”创生万物以后,还要使万物得到培育,使万物得到成熟,使万物得到覆养,“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2.规律性的“道” 首先是对立转化的规律。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并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力量。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状中反复交变着,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止境的。 其次是循环运动的规律。返本复初的思想是老子哲学的归结点。老子形容“道”时,说到“道”是“周行而不殆”的。“周”是一个圆圈,是循环的意思,周行不殆是说“道”的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还说:“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就是这个意思。“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这其中的“复”,也是“周行”的意思。老子从万物的蓬勃生长中,看出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他认为纷纷纭纭的万物,*后终于各自返回它的本根。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在他看来,“道”是合乎自然的,虚静是自然状态的,“道”创造万物以后,万物的发展就越来越离开“道”了,去“道”越远,就越不合自然,万物的烦扰纷争都是不合自然的表现。所以只有返回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才不起烦扰纷争。 ……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经典常谈
¥6.2¥14.8 -
寻味中国
¥14.7¥38.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6.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18.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