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修订版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002273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70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300227351 ; 978-7-300-22735-1
本书特色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全书论证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理论、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详尽地阐述了他们所谈到的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传播的各种现象和形态,诸如思维、语言、文字、印刷术、宗教、文艺、宣传、新闻、报刊等等。还论证了他们关于传播与法、传播心理、工人政党内部的精神交往、人类传播历经的三个发展形态等等观点。第2段 作者写作此书历时十年,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做了名目索引约1万条、卡片3000张和一本提要笔记。书中介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传播观点,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对于开阔思想很有教益。第3段 本次修订,除订正个别讹误,新增两篇书评及作者的获奖感言。第4段 一些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将该书列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础理论书目。
内容简介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全书论证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理论、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详尽地阐述了他们所谈到的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传播的各种现象和形态,诸如思维、语言、文字、印刷术、宗教、文艺、宣传、新闻、报刊等等。还论证了他们关于传播与法、传播心理、工人政党内部的精神交往、人类传播历经的三个发展形态等等观点。第2段 作者写作此书历时十年,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做了名目索引约1万条、卡片3000张和一本提要笔记。书中介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传播观点,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对于开阔思想很有教益。第3段 本次修订,除订正个别讹误,新增两篇书评及作者的获奖感言。第4段 一些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将该书列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础理论书目。
目录
目录*
绪章“我们的交往!”
远古的精神交往是怎样从神秘状态走过来的?本书目录章节标题下标示出自马克思或恩格斯的话,不完全是原文,故没有使用引号,而是概括了他们的意思,仅用于提示读者关注,也不完全是对章、节的内容的全面概括,特此说明。
平日孤立状态下需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由于交往打破这种孤立状态而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
**章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
如果拿“物质决定精神”去简单地套用,许多问题便无法解释。
关于人本身的本质、关于灵魂、魔力等等形形色色的虚假观念,大都只有否定性的经济基础,要给这一切原始谬论寻找经济上的原因,那就太迂腐了。(恩格斯)
一、精神交往与物质活动
德国哲学家施米特提出一个命题:思想、说话、歌唱者,必须从无中创造自身。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得出否定性结论。
如果精神交往笼罩着神秘气氛,那么便是人们处于崇拜、恐惧和不理解之中。
二、处于“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交往
在专制制度筑起的相当牢固的精神万里长城的国家里,出现各种*不可思议的和离奇古怪的思想是不足为奇的。(恩格斯)
德国是一个很坏的国家,民事关系和政治关系狭隘琐碎,在这个“大幼儿园”里,许多人变得很幼稚了。(恩格斯)
三、“需要的体系”与精神交往
普鲁士专制制度下终于出现了自由报刊,这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当我们每个人不能满足自己而需要很多人互助的时候,就产生了城邦。(马克思引证柏拉图)
四、交往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
旧的传统观念被生活揭穿得愈多,它们对自身的捍卫愈坚决,语言上愈加虚伪,愈加道德化,愈加神圣化。(马克思和恩格斯)
精神力量的韧性远比物质力量大,所谓“大批判开路”,不过是对精神批判迷信的表现。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精神交往
一个时代的精神交往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不同意见斗争,要比反映与其他阶级的斗争激烈得多。
由于种种具体的原因,统治阶级中眼光短浅的部分可能会摧毁代表他们思想的精神交往手段,排斥他们的思想代表。
第二章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政策,低效率的交往和沟通,或缺乏相互理解,可能意味着世界末日的降临。(萨姆瓦)
一、民族交往
精力充沛的美国佬征服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这使我们十分高兴。墨西哥受合众国的监护是符合其发展利益的。(恩格斯)
谈到西方对中国的入侵,马克思实际上站在“恶”一边。他认为,半野蛮的中国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的西方人则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天朝帝国终于要在这场决斗中死去。
二、世界交往
人们能够自由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的信息,才能得到完全的精神解放。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马克思)
第三章人的本质与精神交往
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够认识和真正领会合乎人的东西。(马克思)
一、人的自然本质与精神交往
人的精神活动和交往是人生命存在的组成部分。对精神的钳制,只能把人推向动物界。
精神归根到底会受到物质的纠缠,政治、艺术、语言、文学等等是已经获得了的精神生产力。
二、人的社会本质与精神交往
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如果我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精神力量,我也就没有权利成为自己的精神力量。(马克思)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马克思)
三、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不得不为了金钱或由于强加的政治主题而进行的精神活动,会使人感受到对人完整本质的否定。
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里肯定自己。(马克思)
四、“需要的人的本性”与交往
人一旦成为人,就很少直接用肉体需要来解释行为了。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恩格斯引证拉甫罗夫)
第四章交往媒介——语言
语言知识是超越狭隘民族观点的杠杆。(恩格斯)
一、语言的产生
人们不能不相信:驯化后的马、狗等动物,常常感觉到不能说话是一种缺陷。(恩格斯)
人不通过不同的音节,就无法表达思想。
二、语言与思维同轨迹
“家庭”一词的原始意义是指属于一个人的全体奴隶,并无温情脉脉的内涵。
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语言的发展水平对人的思维有决
作者简介
陈力丹,男,1951年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舆论学。出版独著、**署名著作和独编著51本。发表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
偏见
¥17.8¥5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29.7¥6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6.8¥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26.7¥5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0¥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 -
文言浅说
¥10.1¥24.0 -
理解人性
¥12.9¥39.8 -
精神分析的新方法
¥14.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