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潮剧史-(上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60772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7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36077225 ; 978-7-5360-7722-5
本书特色
历史悠久 艺术博大精深 表演程式独特风趣 潮汕*重要的文化符号与艺术品牌 粤东百姓和东南亚华侨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
内容简介
《潮剧史(上编)》论述潮剧从明代产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包括潮剧之诞生论及源流“第五声腔”、明代的七种戏文、剧本的来龙去脉,从明朝到清朝的舞台、演出变化。以详实的论据提出全新的看法,即潮剧距今已有580年历史,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400年。明本潮州戏文七种的出现,为明代潮州地区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语言运用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潮剧史(上编)》除了勾勒其发展的历史,“辨其讹谈,论其疑似”也是文章的精彩所在,这是功力使然,也是作者“治学惟劬,持论惟谨”的学术态度使然。
目录
序二 《潮剧史》小引
序三 潮剧史的开山之作
引言
**章 潮剧的产生
**节 潮剧的母体是宋元南戏
第二节 宋元南戏怎样流播到潮州
第三节 潮剧是南戏与潮汕本土艺术结合而生成的
第四节 潮剧迄今已有580年的历史
第五节 潮剧既非来自关戏童,也不是来自弋阳腔或正字戏
第二章 明代的潮剧
**节 从潮泉腔到潮腔潮调
第二节 明本潮州戏文的闪亮登场
第三节 明代潮剧的演出
第三章 明本潮州戏文七种
**节 《刘希必金钗记》
第二节 《蔡伯皆》
第三节 《荔镜记》
第四节 《颜臣》
第五节 《荔枝记》
第六节 《金花女》
第七节 《苏六娘》
第四章 清代的潮剧
**节 前后期潮剧的不同风貌
第二节 外地班与本地班的竞争交流及其对潮剧的影响
第三节 蔚为大观的清代剧目
第四节 唱腔的新变
第五节 民俗活动成为潮剧勃兴的推手,也决定了潮剧的美学品格
第六节 出现童伶制
第七节 戏神、戏班、戏服、戏台与戏馆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潮剧
**节 文明戏与古装戏交汇,剧作题材多样化
第二节 舞台演出方方面面的变化
第三节 民国名伶名家谱系
第四节 民生凋敝,戏班由盛而衰
节选
《潮剧史(上编)》: 嘉靖本《荔镜记》与万历本《荔枝记》(简称《镜》本与《枝》本)皆有精美插图,这是研究明代版画艺术极为宝贵的资料。嘉靖《镜》本画面精细,线条明晰,人物五官轮廓分明,风格近于写实,而万历《枝》本画面较简洁。如《枝》本第36出插图两侧文字为“林大鼻告黄仲志”,画面右侧只有一小角衙门和作为背景的半截子树,林大就跪在画面中央,手拿状纸,整个画面十分简朴,和《镜》本的版画风格其实并不相似。 《枝》本的插图主要是图解每一出的内容,或三四幅,或五六幅,*少的只有一幅(第29、42出),*多的是第24出,竟然有17幅插图。 万历刻本**行《荔枝记》剧名之上冠以“乡谈”一词,这一词语本指使用家乡语即方言谈话,如《水浒传》第74回:“燕青打着乡谈说道:你太小觑人了。”《古今小说》卷二:“口内打江西乡谈,说是南昌府人。”在元明或近代,“乡谈”一词为戏曲曲艺的专门术语,指用方言演唱的戏曲或曲艺。如这本《荔枝记》冠上“乡谈”之名,指的就是用潮州方言演唱;还有苏州评弹、评话等曲艺形式,均可称为“乡谈”。 万历《枝》本与嘉靖《镜》本演绎的都是潮州百姓耳熟能详的“陈三五娘”的故事,两个本子情节大同小异,《枝》本晚出《镜》本十互年,编写者显然见过《镜》本并参考移植了它的一些情节与唱辞,如脍炙人口的林大鼻的《无蚣歌》和五娘思念陈三的“自叹曲”,都可见借鉴袭用的痕迹。但是,万历《枝》本后出,改编者有自己的一套思路。现将《枝》本剧情梗概略叙如下: 元宵节,五娘、益春与李姐一同观赏花灯,西街林大鼻垂涎五娘美色,托李姐为媒,前往黄厝议亲。五娘之父黄九郎(仲志)答应亲事,收了聘礼,但五娘不肯,表示“隋愿剃(头)毛做(尼)姑食斋”,也不愿嫁与林大。后欲投井幸遇益春解救。主婢二人前往南山寺院求签,长老解签说:“六月初六有一骑马官人楼下站”,可与“伊人结亲成(即成亲)”。时陈伯卿送兄嫂广南赴任后游潮州,五娘即抛荔枝与陈。伯卿为接近五娘,竟入黄府磨镜,并设计碎镜为奴。陈三于月夜跳墙欲与五娘相会,遭拒后只好写信托益春交与五娘,经过一番盘问磨合,二人终于冰释前嫌,五娘于是写柬约陈三夜晚幽会,后三人离家私奔泉州。林大前往告状,知州赵德接受贿赂下令捉人,三人终被追回。陈三发配崖州,行至海丰地面,邂逅离任返乡之兄长,冤情终于在其兄干预下昭雪,一家团圆。 《枝》本与《镜》本比较,有几处明显差异: 其一,《镜》本一开头写元宵观灯,主要人物陈伯卿、黄五娘、林大等悉数出场,陈、林皆倾慕五娘姿色,林马上托媒议亲。戏剧冲突于元宵游赏已展开。《枝》本于元宵观灯场面中不见陈伯卿出场,只写林大托媒下聘,黄家受礼,五娘反抗等情事,冲突三方只剩下黄、林二方。其二,《镜》本写五娘欲投井自尽遇救后,向月祷告“乞许(给那个)林大促命姻缘不成”;《枝》本写主婢二人前往南山寺求签,长老解签说是“六月初六有一骑马官人楼下站”,可与“伊人结亲成”。把陈三五娘一见钟情、互相倾慕的情事完全付与求签与解签,使这场动人心扉的爱情被推排为天注定。这样写,《枝》本显然较《镜》本逊色。 ……
作者简介
吴国钦,1938年生,汕头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在王季思教授门下攻读中国戏曲史研究生,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主要著述有《中国戏曲史漫话》《西厢记艺术谈》《关汉卿全集校注》《论中国戏曲及其他》,与人合作有《古曲观止》《元杂剧研究》,参与王季思主编项目《中国戏曲选》《全元戏曲》《元杂剧选》的编注等。有《潮剧溯源》等论文数十篇。 林淳钧,1934年生,潮州市人。二级编剧,知名潮剧学者。1959年提前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到广东潮剧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潮剧院副院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潮剧闻见录》(获首届潮学研究优秀奖)、《姚璇秋》《潮剧艺术欣赏》《岁月如歌——潮剧百年图录》《二十世纪潮剧百戏图》、《潮剧剧目汇考》(与陈历明合作);参与《潮剧剧目纲要》《潮丑表演艺术》《潮剧花旦表演艺术》《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潮剧志》等书的编写工作。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