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

包邮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

1星价 ¥55.7 (7.3折)
2星价¥55.7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27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16172704 ; 978-7-5161-7270-4

本书特色

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性,在塑造精神品格、培育道德情操上有着积极的效用。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物报道出现了由“典型”转向“非典型”、由政治主导趋向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等显著变化。本书立足于媒介社会学视角,结合大量文本分析,从观念转换、方式变革等层面研究人物报道的特点、效果、演变规律,探讨其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关系,对人物报道的转型展开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性,在塑造精神品格、培育道德情操上有着积极的效用。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物报道出现了由“典型”转向“非典型”、由政治主导趋向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等显著变化。本书立足于媒介社会学视角,结合大量文本分析,从观念转换、方式变革等层面研究人物报道的特点、效果、演变规律,探讨其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关系,对人物报道的转型展开系统研究。

目录

绪论**章 社会与媒介双重转型中的人物报道 **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媒体转型 一 社会转型概述 二 意识形态变迁 三 社会转型中的媒介变革 第二节 多元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 一 政治体制改革与人物报道 二 经济体制改革与人物报道 三 道德转型与人物报道 四 社会心理变迁与人物报道 第三节 人物报道的内在演变 一 从典型人物报道到非典型人物报道 二 人物报道理念的嬗变 三 报道方式的变化第二章 当代人物报道的多元呈现 **节 不同领域人物报道的发展 一 时政人物报道:祛魅中的中国政治影像 二 经济人物报道:市场与价值的双重诉求 三 文化人物报道:消费娱乐时代的“另一种启蒙” 四 体育明星报道:民族文化认同与个体价值 五 娱乐明星报道:八 卦、卖点与文化理念 第二节 四 类人物形象的媒介建构 一 底层草根形象建构:是再现真实还是消费对象 二 青年形象建构:从“典型”到“领袖” 三 女性形象建构: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例的分析 四 老年形象建构:以《快乐老人报》为例的分析 第三节 逐渐兴起的人物报道新品种 一 历史人物报道 二 网络红人报道 三 讣闻第三章 人物报道操作手法探讨 **节 不同体裁的人物报道 一 人物消息 二 人物通讯 三 人物专访 四 人物调查报道 五 人物时评 六 人物特稿 第二节 反面人物报道 一 反面人物概念界定 二 社会转型与反面人物报道模式变迁 三 个案分析:陈水总纵火案的报道 四 反面人物报道中的伦理危机 第三节 争议人物报道 一 争议人物概念界定 二 报道价值与意义 三 个案分析:郭敬明报道 四 存在的问题第四章 纸媒人物报道个案研究 **节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报道 一 “冰点”简介 二 《冰点周刊》理念 三 选题特色 四 “冰点·人物”版分析 五 “冰点·特稿”版分析 第二节 《南方周末》人物报道 一 简介 二 叙事策略 三 人物专访分析 第三节 人物类期刊现状及发展动因 一 人物类期刊统计 二 人物类期刊特点 三 人物类期刊受众特点 四 人物类期刊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第四节 《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 一 概述 二 编辑理念 三 选题特点 四 封面专题策划特点 第五节 《人物》杂志人物报道 一 清晰的理念 二 优质的报道 三 明确的受众观念 四 市场运作机制第五章 电视人物报道个案研究 **节 《新闻联播》人物报道变革 一 价值取向 二 报道主题集约化 三 叙事语态的改进 四 电视语言的改进 第二节 《感动中国》:典型人物报道范式的变革 一 叙事者自限与话语权利转移 二 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 三 情感激发与文化认同 第三节 电视人物栏目研究 一 人物纪录片:《人物》 二 人物专题片:《看见》第六章 人物报道与文化认同:建构、困境及策略 **节 人物报道与文化认同研究 一 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性 二 文化认同取向的三 个层面 第二节 人物报道建构文化认同的现实困境 一 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矛盾引起民众的心理失衡 二 媒体报道理念与方式存在的问题 三 传媒消费主义流行对典型报道的冲击 四 社会世俗化价值观与典型报道价值取向的反差 五 对外传播中典型人物报道文化认同困境 第三节 非典型人物报道中的价值传播与认同 一 非典型人物报道的兴起 二 非典型人物报道兴起的原因 三 非典型人物报道中的价值传播 四 非典型人物报道的意义 第四节 身份迷失与文化焦虑中的网络人物传播 一 网络奇观中的迷失与焦虑 二 网络人物报道概况 三 网络人物报道文本特点 四 网络人物报道中社会认同感的建构第七章 人物报道的审美传播与深层影响 **节 人物报道新闻修辞策略分析 一 细节 修辞策略 二 情感修辞策略 三 视角修辞策略 四 悬念修辞、节 奏修辞策略 五 意象修辞策略 第二节 人物报道的文学性气质 一 文学性表现手法 二 新闻之真与文本之美的纠葛 三 “激情作文”的忧思 第三节 人物报道中的审美价值传播 一 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 二 人性升华的精神烛照 三 批判与反思中的社会关怀 第四节 受众对人物报道接受与认同程度分析 一 当代受众的新变化 二 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 三 人物报道热的深层分析结语 人物报道的发展空间与走向 一 碎片化时代的新闻异化现象 二 碎片化时代的非虚构新闻叙事 三 两种范式的表达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盛芳,女,1976年生,湖南长沙人,硕士。现为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新闻史论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在《新闻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1部,获各类科研成果奖4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