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文学的文本形态

包邮汉语文学的文本形态

1星价 ¥27.4 (6.2折)
2星价¥27.4 定价¥4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423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页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010164236 ; 978-7-01-016423-6

本书特色

泓峻*的这本《汉语文学的文本形态》是教育部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的结题 成果。在国内文本理论研究方面的学者多把目光投向 西方20世纪以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的时候, 本书则试图通过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考察进行文学 文本理论的建构。由于在近代以前,中西方的文学基 本上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各自发展的,相互之间的 了解很少,借鉴与影响也十分有限,其具体的文本形 态与文学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汉语文学文本 形态特征的总结,本身就有比较诗学的价值。本书的 研究,可以看作与主要从西方文学文本出发所形成的 文本理论之间一种潜在的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研究,涉及汉语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汉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类别、汉语文学文本的言述对象、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及其文学功能、汉语文学文本的“言外之意”、汉语文学文本的修辞论层面、汉语文本形态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语境等七个方面的问题。从逻辑上讲,**章、第二章构成一个单元,探讨的是千差万别的汉语文学文本间的内部秩序,第三章独立地构成一个单元,探讨的是汉语文学文本中包含的由理、事、情组成的文学世界;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构成一个单元,也是本书的重点,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意义生成机制及其修辞技术问题;第七章则探讨了汉语文学文本与中国古代哲学、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目录

回到谁在写作文本的问题上来导论 一、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本书问题的提出 二、对本书题目中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类别 **节 文体问题在汉语文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 第二节 文体渊源与文体创造的依据 第三节 文体之用与文体类别 第四节 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形式分类 第五节 文各有体与文体互渗第二章 汉语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 **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互文性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统一性 第三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等级性 第四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衍生性第三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言述对象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形而上层面 第三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主体的情志层面 第四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叙事层面第四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及其文学功能 **节 汉语与汉语文学 第二节 汉语文学的声音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文本的意义生成 第四节 汉语语法与汉语文学独特的表义方法第五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言外之意 **节 语言的局限性与超越语言的可能性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背后的“典”与“事” 第三节 汉语叙事的寓言性 第四节 汉语叙事的春秋笔法 第五节 汉语诗性文本的韵外之致第六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修辞论层面 **节 “文”的“含义”与汉语的修辞性表达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结构与章 法 第三节 汉语文学独特的修辞方式 第四节 赋、比、兴与汉语诤l生文本的内在结构第七章 汉语文本形态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语境 **节 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整体特征及其外部成因 第二节 哲学观念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经学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四节 政治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五节 科举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泓峻,本名张红军,河南郑州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汉语言文学专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此前曾出版学术论*三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研究、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约80万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