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德植基:实践育人与社会调查

包邮培德植基:实践育人与社会调查

1星价 ¥17.8 (6.4折)
2星价¥17.8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38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1页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010163888 ; 978-7-01-016388-8

本书特色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一 项重要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学生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习近平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出台《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强化实 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br/> 田阡、高朋编*的《培德植基--实践育人与社会 调查》以深化实践育人为目的,借助社会调查的方法 ,密切关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及方法 论问题,为探索实践育人的科学性与反思性进行了有 益的探讨。全书以定性研究的基本程序为主线,围绕 从调查什么出发,从伦理评估和进入性两个方面来分 析;并以如何做社会调查切入,选取了少数民族人群 为例,来介绍各种调查方法和技巧;*后以如何书写 调查报告的问题,通过展示曾经撰写过的调查报告不 同部分,介绍了调查报告撰写的一般流程。本书对于 高校工作者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r/>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界对于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早已有了清晰认识:让实践育人与专业学习系统相结合,并转变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总体上存在缺乏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引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践行“实践育人”,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实践育人”的方法论的理论指导,而社会调查作为一种促使人们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的方法和有效载体,是践行“实践育人”*为有效的途径。 基于上述背景,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社会调查和实践育人实践,从如何确定调查主题、如何开展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三个方面简明、通俗、系统地介绍了社会调查方法,以帮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学习和掌握这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更好地参与实践育人活动。

目录

导言 **篇 责任与探索:调查什么 **章 道德与价值:伦理评估 第二章 求知与发现:进入现场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确定主题 一、成为调查主题的基本条件 二、演绎法确立调查主题 三、归纳法确立调查主题 第二篇 生活与教育:怎样调查 第四章 走进他者的世界:田野在身边 一、田野准备 二、进入田野 第五章 融入他者的生活: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安顿身心 二、礼仪交往 第六章 倾听他者的声音: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一、什么是访谈 二、访谈技能 三、参与观察 四、影像记录 五、图表编制 第七章 联结世界的网络: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 一、什么是问卷 二、调查步骤 三、网络调查 第八章 呈现他者的故事:深描历史与生活 一、何为田野笔记 二、如何做田野速记 三、田野笔记撰写依据 四、田野笔记的视角 五、实时记录还是不断增删 第二篇 生活与教育:怎样调查 第四章 走进他者的世界:田野在身边 一、田野准备 二、进入田野 第五章 融入他者的生活: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安顿身心 二、礼仪交往 第六章 倾听他者的声音: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一、什么是访谈 二、访谈技能 三、参与观察 四、影像记录 五、图表编制 第七章 联结世界的网络: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 一、什么是问卷 二、调查步骤 三、网络调查 第八章 呈现他者的故事:深描历史与生活 一、何为田野笔记 二、如何做田野速记 三、田野笔记撰写依据 四、田野笔记的视角 五、实时记录还是不断增删 第三篇 主题与记录:怎样写调查报告 第九章 形式与要求: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特征 一、形式之美: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定义 二、完关要义: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步步推进: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 第十章 谋篇 与布局:社会调查报告的具体写法 一、掷地有声赏心悦目:标题的写法 二、言简意赅主题明确:正文前言的写法 三、分类叙议娓娓道来:正文主体的写法 四、启示与方向:结尾的写法 第十一章 呈现与表达: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训练 一、仪式过程 二、话语分析 三、身体表现 四、行为方式 五、经济生活 六、政策研究 第十二章 弦外之音:写作之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阡,人类学博士,教授。l97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教授、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励二等奖一项。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和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编委。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于族群与区域文化、家族与社会组织、流域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专*。 高朋,山东枣庄人,民俗学博士,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现代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出版《“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人神之契》等*作4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