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与德性-康德伦理学的反思与重构

包邮正当与德性-康德伦理学的反思与重构

¥24.4 (4.2折) ?
1星价 ¥34.8
2星价¥34.8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321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16163214 ; 978-7-5161-6321-4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的是康德的伦理学,立足于康德整个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视野下,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一种德性式解读,力图证明康德的伦理学自身并没有“遗忘”德性,而是我们对康德伦理学的一种“遗忘”。另外,面对德性伦理学理论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当代对峙以及正当与德性之间互不相容的局面,本书也试图寻找一条正当与德性相融合之路,期望能够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康德的伦理学,立足于康德整个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视野下,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一种德性式解读,力图证明康德的伦理学自身并没有“遗忘”德性,而是我们对康德伦理学的一种“遗忘”。另外,面对德性伦理学理论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当代对峙以及正当与德性之间互不相容的局面,本书也试图寻找一条正当与德性相融合之路,期望能够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

目录

**章 康德的伦理学:义务论还是德性论? **节 作为“义务论”的康德伦理学 一 德性伦理学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评 二 “康德式伦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对康德伦理学的“德性式”解读 一 新康德伦理学的兴起 二 “康德对亚里士多德”还是“康德与亚里士多德” 三 对绝对命令的重新解读 四 对“出于责任”动机的讨论 第三节 重思康德伦理学的思想主题 一 问题的提出:“义务论”还是“德性论” 二 康德的伦理学:正义学说与德性学说 三 对康德伦理学的“遗忘”与“重构” 第二章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节 重建道德基础 一 走出传统的形而上学 二 何为“道德形而上学”? 第二节 绝对命令的**个公式:普遍公式(FuL) 一 FuL与FLN的关系 二 FLN与四个例子的证明 三 康德式伦理学的发展及批评 第三节 绝对命令的第二个公式:人性公式(FH) 一 自在目的 二 关于“自在目的”的争论 三 人性公式的推出及其解析 四 FH与对四个例子的补充证明 第四节 绝对命令的第三个公式:自律公式(FA) 一 FA的主导性地位 二 康德关于“自律与自由”的论证是否是循环论证? 三 康德对于自由的道德哲学证明 第三章 正当的形而上学:走向正义 **节 关于“法权论”与“道德形而上学”关系的争论 第二节 法权论的普遍原则对应绝对命令的哪个公式? 一 UPR与FUL的关系 二 UPR与FH的关系 三 UPR与FA的关系 第三节 法权与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存在联系? 一 如何从纯粹实践理性去论证法权的普遍原则? 二 法权与外在自由 第四节 法权从道德中的分离与独立 第五节 从正当上升到德性 一 正当的优先性 二 正当中德性的缺乏 第四章 德性的形而上学:走向德性 **节 德性与目的:康德的责任一目的论 一 关于“义务论”和“目的论”的争论 二 实践理性自身的目的:同时是责任的目的 三 “同时是责任的目的”与“人性公式”的关系 四 康德德性论何以在根本上是目的论? 五 “目的论对义务论”还是“目的论和义务论” 第二节 德性与自由 一德性与自由意志(de freie wille) 二德性与自由决意(de freie willktir) 第三节 德性责任的不完全性及其带来的“Latitude” 一 关于“Latitude”的三种争论 二 广义德性责任的不完全性带来的“Latitude” 三 不完全德性责任带来的“Latitude”有多大? 第四节 德性与情感:对道德法则的敬重(Achtung) 一 Achtung:一种理性的道德情感 二 敬重的基础: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敬重与责任 第五章 个人的德性完善 **节 恶(a-与a0之间) 一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二 人的本性中趋恶倾向的三个层次 第二节 自制与德性之间(a0与a+之间) 一 康德的德性是否仅仅是亚里士多德的自制 二 自制与德性的区分 三 自制与德性的距离 第三节 作为力量的德性:Tugend(a+) 一 德性是一种好的意向(gute Gesinung) 二 德性是一种坚强的勇气(fortitude) 三 德性是一种力量(strength) 第四节 德性与希望(a++) 一从人性上升到人格 二 重建向善的原始禀赋力量 三 希望之维:对道德进步的不断追求 第五节 人的生命力量的展开 第六章 对他人的友爱德性 **节 对他人的友爱德性:爱与敬重 一 对于“友爱”的讨论 二 友爱:爱与敬重的平衡 第二节 友爱与不偏不倚是否相容? 一 偏倚论与不偏不倚论的争论:友爱问题 二 康德的友爱与不偏不倚如何相容? 第三节 一种公共、伦理共同体内的友爱 一 伦理共同体内的友爱 二 广泛的开放性和利他性 第七章 走向正当与德性的统一 **节 现代性道德困境问题及其三种思路 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 二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 三 现代正义自由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一种可能的思路:正当与德性的融合 一 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道德如何作为义务的基础? 二 道德形而上学:从正当上升到德性 三 走向正当与德性的统一 第三节 康德伦理学的现代意义 结语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性伦理学?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静,女,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交流一年。研究方向为古希腊伦理学、德国伦理学、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