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42.7 (4.9折) ?
1星价 ¥78.3
2星价¥78.3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242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6182420 ; 978-7-5161-8242-0

本书特色

伪善对现代道德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在于,它中断了伦理道德的辩证发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标成为虚无,使传统形而上学向上向善的社会历史观受到颠覆。作为一个现代性问题,伪善同现代社会转型的价值重构与秩序重塑的观念、思想资源紧密结合,但这并不是说现代启蒙思想资源就不值得辩护,果断割弃或舍弃就可以解决问题。伪善的重审需要重返道德启蒙时期,重启古典道德哲学资源。这不是“乡愁式”的浪漫主义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现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寻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础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现代人的精神实践历程,经历了从知性到理性,从实践理性到辩证精神,从善恶两极到扬善抑恶的过渡。伪善的形而上学回溯与再审,揭示出伪善既是道德的*大敌人,它“中断”了人们向善的可能;同时也是伦理道德发展的中介环节,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辩证法,展现了人类走向真善、至善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伪善对现代道德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在于,它中断了伦理道德的辩证发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标成为虚无,使传统形而上学向上向善的社会历史观受到颠覆。作为一个现代性问题,伪善同现代社会转型的价值重构与秩序重塑的观念、思想资源紧密结合,但这并不是说现代启蒙思想资源就不值得辩护,果断割弃或舍弃就可以解决问题。伪善的重审需要重返道德启蒙时期,重启古典道德哲学资源。这不是“乡愁式”的浪漫主义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现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寻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础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现代人的精神实践历程,经历了从知性到理性,从实践理性到辩证精神,从善恶两极到扬善抑恶的过渡。伪善的形而上学回溯与再审,揭示出伪善既是道德的*大敌人,它“中断”了人们向善的可能;同时也是伦理道德发展的中介环节,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辩证法,展现了人类走向真善、至善的历史过程。

目录

引论 一 伪善问题的学术综述 二 伪善问题伦理学研究的双重困境 **章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前提 **节 历史类型 一 道德理性主义 二 道德精神的现象学 三 道德人格主义 第二节 哲学认识论前提 一 至善的本体预设 二一 元论的求真思维 三 伪善的道德语言 第三节 内在逻辑及其形态演进 一 主观性形而上学形态 二 “主观性”向“客观性”的过渡形态 三 客观性形而上学形态 第二章 主观性形态(一):道德意识的分化与规定 **节 伦理实体的知性意识 一 伦理的实体性世界 二 善的本体规定 三 善之自然与人为 第二节 道德主体的反思意识 一 现代道德反思思维的起点 二 善的自我规定 三 善之本然与实然 第三节 道德经验的直观意识 一 否定、分裂的道德经验 二 善的生活“原态” 三 善之自然与精神 第三章 主观性形态(二):道德意志的逻辑局限 **节 道德行动逻辑的优先性及其界限 一 作为过渡的“行动理性” 二 否定性的伦理行为 三 无法超越“思”的道德行动 第二节 传统形而上学对行动逻辑的否定 一 求善的目的论伦理学 二 无恶的道德世界 三 道德行动“主观性”界限的揭示 第三节 道德行动的形而上学悖论结构 一 道德实践理性的逻辑悖论 二 客观伦理世界的实存悖论 三 伦理生活世界的生存悖论 第四章 过渡性形态:道德精神发展的“中断” **节 道德心理上“改恶向善”的中断 一 道德行为的主观动机 二 恶的嫁接与心理掩饰 三 改恶向善的“中断” 第二节 道德意识上“自欺”的可能 一 和解的道德行动经验 二 行为的“为他性”欺骗与“外在性”自欺 三 伦理行为向外超越的“中断” 第三节 道德精神上“同一性”的分裂 一 工具化的道德实践 二 道德价值非人格属性的表现 三 道德价值经验感受的中断 第五章 客观性形态(一):人格化现实 **节 从“宗教罪”到“道德恶”的转换 一 《圣经》中的“**桩罪”:先验的人性结构 二 罪的伦理化转向:道德主体的诞生 三 从人性恶到世界恶:伪善逻辑的弥散 第二节 伦理实体性的个体呈现与异化 一 法利赛人与乡愿之徒 二 伦理实体性向主体性转变 三 从律法之恶到教会的异化 第三节 从“极端恶”到“平庸恶”的现实 一 伪君子与异化的人 二 从理性批判到世界批判 三 从人性之恶到制度之恶 第六章 客观性形态(二):社会化现实 **节 现代世界“脱罪化”的个体行动 一 道德角色现实行为的欺瞒 二 无责任的服从 三 无反思的平庸个体 第二节 作为“虚假外围”的生活世界 一 虚假外围世界的两种路径 二 生活世界的制度化与技术化 三 伦理同一性基础的抛弃 第三节 政治世界中道德实践的异化 一 政治认同对道德认同的优位 二 从宗教罪到社会恶的转化 三 道德真空中的恶 结语 伪善谱系的揭示及其意义 一 伪善的“谱系”形态 二 道德精神发展的内驱力 三 作为道德存在者的坚守 参考文献 学术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强,副教授,哲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师,主要从事道德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两项,多次荣获江苏省、上海市社科联优秀学术论文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