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61118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47611180 ; 978-7-5476-1118-0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讲述犹太人避难经历的小说。 在二次大战烽火中,纳粹在欧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排犹虐犹浪潮,数万犹太难民辗转万里,涌向“*后的避难地”上海避难,他们中的大多数聚居在虹口提蓝桥地区。忍受着战争创伤的上海市民,伸出双手,敞开家门,接纳和帮助犹太难民。小说以历史史实为背景,以完整的情节结构,塑造了中国志愿者沙蜜、沈元凯、小商贩于海生、于珍珍一家,犹太医生丹尼、罗特生、教师苏丽亚、犹太组织领寻人威尔德等人物,叙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艰辛历程和生存勇气,与中国民众建立的同甘共苦的友谊。以及中犹民众携手度过了在纳粹的“长手臂”挥动下,日本军方建立的“犹太隔离区”里的黑暗生活,并抵制了“对上海犹太人*后解决”的图谋。揭示挽救上海犹太人生命的不是日本人宣场的宽宏大量,而是上海市民的相助,犹太难民的自救,还有战争的结束。小说还写了犹太人对自己文化的守望,上海闺秀沙蜜和犹太医生丹尼,小商贩和犹太难民艾文的美丽爱情。小说吸收了许多非虚构素材,是**部中国作家创作的以中国人角度讲过犹太人在沪避难史的小说。小说充满历史沧桑和人性的光辉。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反映人性光辉和生存勇气的故事。 在二战的漫天烽火中,在一波又一波的排犹浪潮中,深受迫害的犹太民族颠沛流离,骨肉离散,四处寻找能使他们暂避苦难的栖身之所。当时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政治条件,是世界上*不需要入境签证和财产担保的城市,加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犹太难民拒之门外,因而大量犹太人,特别是德国纳粹铁蹄下的欧洲犹太人纷纷辗转万里,涌向上海避难。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集居在虹口提篮桥地区,一九三八年、一九三九年形成难民潮,难民人数在几年中累计数万人。 当时,上海刚刚经历中日淞沪大战,除租界以外的区域已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了处在日军包围、黑云压城的“孤岛”。上海的中国人饱受战争的蹂躏,生存状态十分险恶。但他们出于宽容善良、爱憎分明的品性,接纳了犹太难民,为他们提供种种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提篮桥地区成为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目录
作者简介
高仲泰,作家、资深新闻人、影视编剧。擅长创作历史题材小说。近几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和非虚构作品《望族》、《大外交官》、《租界》、《阖闾王朝》、《夫差王朝》、《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跨过鸭绿江》、《太平轮》等。
-
她们
¥16.0¥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1¥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