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249913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62499138 ; 978-7-5624-9913-8
本书特色
《生死无尽》是余德慧迈入中年心境的文集。他说,年轻时迷信“科学”,对看不见的“精神”置若罔闻,当时研究的是“没有心的心理学”,那是一种没有血肉的知识游戏,拯救不了生命的烦忧。后来他慢慢转向,开始安静地看人,而这几年他更走进临终安宁病房去,看尽生死之间的各种故事,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的心灵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书以十七篇文章,串连出余德慧对生死的看法。他探询活着的滋味,也思索善终的真意。他谈童年记忆中的雨声、谈安宁病房中的原住民老人家、谈虚无洪流中的心灵之光、谈潜意识与梦境,他引用卡缪的小说、惠特曼的诗歌、泰戈尔的散文、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佛学及禅学经典……借此告诉我们:生死之间没有界限,过去跟未来也都在此刻的瞬间。生命是以“我们”作为起点,而不是“我”。人的活着是跟其他人紧紧相依,人的死去,也是朝向更宽广世界的一种归依与返回。生命宛若似水年华,它不断逝去,也不断迎上来。余德慧提醒我们,要像个美食家,懂得品味生命“当下的风华”:所有的快乐、悲伤、圆满、缺憾,以及瞬间与永恒。不需要刻意拥有什么,重要的是去品尝一切。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切俱足大自在、从生死无尽之处走来、活着的意思、生命的破局、暗夜微光、我的朦胧缈思、告别肤浅沉重的年代、千禧年的无限长河、宇宙天心、微米经验、禅心无所住等。
目录
相关资料
承接“把死亡当作生命的立足点”的观念,余德慧教授在本书中思考的是现实中与生共俱的死亡。在剥除重重障蔽的过程中,他提出“濒临”的想法:“在任何活着的时刻,都能准确地捕捉道生死的同时存在。”呈现出一个“生死相通”的自在世界。余德慧教授是位不拘一格的心理学家,涉猎广阔,遍读心理学、人类学、文学、哲学之书,每能融会贯通,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他智性与感性两者皆敏锐,所论常是灵光闪闪,时有令人惊喜的睿智之言。余教授的学术论文与感怀散文,从容阐述他对生死问题的顿悟,十分发人深省。 ——杨国枢·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余德慧教授(1951.1.10-2012.9.7)台湾屏东人,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开设了华人世界**门生死学课程,并且听者云集。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教授、东华大学咨询与辅导学系(现更名为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系)创系主任、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人文咨询、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等课程。 著作有《生命史学》、《生死无尽》、《临床陪伴与心理研究》、《生死学十四讲》、《诠释现象心理学》、《中国人的宽心之道》、《中国人的自我蜕变》、《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孤独其实是坏事》、《男儿心事不轻弹》、《回首生机》、《感应之情》、《生命梦屋》、《情话色语》与《观山观云观生死》等。 2000年成立的心灵工坊文化公司,余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并担任咨询顾问召集人,将身心灵整体疗愈的观念带进出版界。 2012年9月7日,在爱妻顾瑜君教授几慈济医疗团队的柔适照顾之下,浸润在灵性恩宠之中,泰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