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与人文论集

包邮科技与人文论集

1星价 ¥32.3 (3.0折)
2星价¥32.3 定价¥10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53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81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16185360 ; 978-7-5161-8536-0

本书特色

李惠国*的《科技与人文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本文集的大部分文章是21世纪这十五年作者所写的关于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结合方面的论述。全书分为创新趋动与创新文化、科技与人文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工程与哲学、追思故人五部分。  

内容简介

收入本文集的大部分文章是21世纪这十五年作者所写的关于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结合方面的论述。如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研究的任务,组成了中国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由作者担任课题组组长,完成了《关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的基本设想》和《关于“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的研究报告。再如2004年,我国著名易学哲学家朱伯昆教授与韩国、日本著名易学哲学家共同发起并成立国际易学联合会,作者应邀参加国际易学联合会并被选举为副理事长和法人代表,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丘亮辉共同协助理事长朱伯昆教授主持国际易学联合会的工作,直至2013年。2003年,著名理论家郑必坚教授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院士共同发起建立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作者被邀请担任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郑必坚工作,至2014年,等等。本书收入的文章就是在这样一些工作背景中完成的。

目录

创新趋动与创新文化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 21世纪的创新文化建设 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 新的生活方式 与《人民政协报》记者谢颖谈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 21世纪:科技革命与人类未来的喜与忧 科学技术与国家战略 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高科技时代 世界经济已是依靠知识驱动的智力系统 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科技与人文的发展趋势 论科学 科学论亦即科学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者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与急剧变革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趋势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趋势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意义 《周易》辩证思维的特点 “和谐”理念是《周易》文化的核心价值 农耕文明时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研究中医哲学推进科技发展 精义穷理通变知常——应对21世纪大变革时代的几点启示工程与哲学 工程演化与人类文明进步 关于工程设计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经济社会意义 游刃于工程与哲学之间 增进战略共识推动务实合作——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总结报告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角度思考国家战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百场演讲总结追思故人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 “追求科学,追求革命”——深切悼念龚育之理事长 于光远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贡献 “自觉地树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纪念胡绳同志逝世一周年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惠国,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1966年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为德国慕尼黑大学统计学和科学论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曾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文献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