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979537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09795378 ; 978-7-5097-9537-8
本书特色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内容简介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目录
评孙绍振及其文艺观【张 炯】
文艺理论何以可能?——读孙绍振诗学一得【阎国忠】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诗学史意义【吴思敬】
迷途:成因及其后果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黄怒波】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连 敏】
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哲学底蕴【俞兆平】
始终开拓心灵的处女地——简论孙绍振的诗学思想【陈晓明】
现象批评、文本细读和理论概括——论孙绍振的新诗研究的三个向度【伍明春】
学贯中西 笔驰古今——孙绍振诗学思想体系及其理论贡献【〔澳〕庄伟杰】
“灰”与“绿”——关于《文学创作论》的自我对话【朱向前】
孙绍振和归纳主义路线【颜纯钧】
一个“文学教练”的底气【王光明】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开一个美丽的会——黄山奇墅湖祝词(代序)【谢 冕】
评孙绍振及其文艺观【张 炯】
文艺理论何以可能?——读孙绍振诗学一得【阎国忠】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诗学史意义【吴思敬】
迷途:成因及其后果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黄怒波】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连 敏】
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哲学底蕴【俞兆平】
始终开拓心灵的处女地——简论孙绍振的诗学思想【陈晓明】
现象批评、文本细读和理论概括——论孙绍振的新诗研究的三个向度【伍明春】
学贯中西 笔驰古今——孙绍振诗学思想体系及其理论贡献【〔澳〕庄伟杰】
“灰”与“绿”——关于《文学创作论》的自我对话【朱向前】
孙绍振和归纳主义路线【颜纯钧】
一个“文学教练”的底气【王光明】
走向美学的途中【谢有顺】
“编外”导师——孙绍振学术品格的一种“描述”【陈仲义】
具有茂盛创新意识的“跨界达人”
——从孙绍振在《人民日报》上的印迹看其学术风格【王国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孙绍振——从《演说经典之美》说开去【蔡福军】
从语文教育的视角:试探孙绍振解读学对实践、理论的多维贡献【赖瑞云】
文学解读学与文学情感学【余岱宗】
论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构成、来路与去处【赖彧煌】
对朱光潜、叶圣陶、朱自清的师承与超越——孙绍振文本解读的历史地位【孙彦君】
方法与范畴:建构当代散文理论的可能性——论孙绍振的散文研究【陈剑晖】
寻找“新的美学原则”——孙绍振散文理论批评体系的建构【王炳中】
典范已立:把情感逻辑原则贯彻到底——读孙绍振*新著作《月迷津渡》【吴励生】
“其师”孙绍振【陈希我】
孙老师点滴【苏七七】
孙绍振著作年表【冀爱莲】
附 录
学术自述:我的桥和我的墙【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
散文:从审美、审丑(亚审丑)到审智
——兼谈当代散文理论建构中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孙绍振】
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孙绍振】
学界的一棵不老松(代跋)【汪文顶】 信息
作者简介
汪文顶,福建省安溪县人。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留校任教。1983-1987年在职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俞元桂教授,主攻现代散文研究;1985-1986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进修班进修一年;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1994年任副教授,1988-1992年任中文系副主任。1994年晋升教授,1998-2000年任中文系主任,2000年因中文系扩建为文学院而改任院长,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8月起,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期在福建师大文学院中文系执教,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散文系列研究。1999年被评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光明,1955年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8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1996年1-4月、2000年8-12月应邀分别作香港岭南大学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客座研究员。原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9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艺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文艺学、中国现当代博士点招收“中国诗歌理论”、“20世纪中国诗歌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生。 骆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