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21896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9218966 ; 978-7-5192-1896-6

本书特色

在未来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年轻的读者极其需要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使其成为辨析地了解自身、解读世界的利器。本书既解读了传统东方式的价值观及客观性,又阐释了西方叙事手法中对道德、文化延续以及源自生活的真实性。本书将彻底颠覆我们对自我辨识及艺术创作的认知。

内容简介

任碧莲(Gish Jen)在哈佛的演讲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演讲现场,大到分院院长,小到年少的哈佛新生,所有人将哈佛讲堂挤得水泄不通,任碧莲的演讲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这次关于东西方文化、思想、认知、艺术、写作的演讲,*终被集结成文,本书出版后,甚至成了哈佛内部的“*佳品”。 这是作者任碧莲的*部非虚构作品,但却收获了非常大的关注,为什么?因为她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视角。任碧莲是美国二代华裔移民,她的父亲是中国人,晚年时父亲曾提笔书写家族史,为后人续写家谱。在旧时中国南方,任家拥有强大的家业,通过阅读父亲的记录,任碧莲了解到了父辈时期中国典型的文化核心以及思维行为的内涵,这让在美国成长的任碧莲大开眼界——因为这对她来说是如此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在于客观生存环境的不一样,更在于父亲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人在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上与美国有着天壤之别。 作者发现,她独特的身份,为她成就了旁人缺乏的一种理解、解读文化的视角——桥梁性的视角。在本书前三分之一的篇章,作者都在着重笔墨进行描写,一方面描写其父亲所写旧时中国、庞大繁荣的地方贵族家族生活境遇,另一方面描写作者在美国期间或接受教育时所产生的新经历及其架构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其学生和身边的典型美式思维方式的观察。在完整地垒砌双方的“堡垒”后,作者便开始以学者的身份、以研究的思维在中间搭建“架桥”的作用,以中国人的眼光看美国,以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在本书后半篇部分,作者开始引用各种心理学研究、行为研究、写作研究的方式剖析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例如作者对比了昆德拉与卡夫卡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身在此山中的人们完全察觉到的。 这本饱含美国华裔女作家写作心路历程的书将彻底颠覆我们对自我辨识及艺术创作的认知。

目录

绪言 /1 **讲 我父亲写他的故事/11 第二讲 艺术、文化与自我/55 第三讲 这一切带来了什么/105 所引作品/173 译者简介/18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任碧莲,(Gish Jen),美国华裔作家。其父母在20世纪40年代从上海迁往美国。她于1955年生于纽约长岛,197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进修,中途辍学,1983年在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91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