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

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

1星价 ¥76.2 (7.7折)
2星价¥76.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30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62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6193037 ; 978-7-5161-9303-7

内容简介

  民俗学学科主要学术手段是田野作业。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田野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贯穿民俗学研究的始终。围绕这一主题,《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田野经验和先进的理念、方法以及应有的学术追求。尽管学界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都有共识,但关于民俗学田野作业方面的讨论或论述并不多见。《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对民俗学田野作业具有实在的指导意义,并将对我国民俗学田野作业产生促进作用。文稿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尽量保持了演说者的学术个性和表述的原汁原味。还选登了部分学员田野调查的作业。这些作业书写思路和所依据的材料都直接来自田野,对田野基地建设给予深刻反思,因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田野作业”。

目录

**部分 授课录音记录与整理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规则与方法
史诗的田野作业
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实践经验
田野作业的三个维度
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现状的几点思考
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
中国民俗学的学术转型
熟悉与陌生:田野调查立场的反思
在田野中发现本真
城乡发展中的民俗传统
客家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
在田野中发现故事

第二部分 2014年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
第三部分 部分学员白鹭古村田野调查作业
立足田野基地的民俗学课程教学原则
白鹭古村史口述记录
白鹭古村作为田野调查基地的优势与不足
田野基地与一般村落和社区的区别
白鹭田野基地的文化形态
行走在民俗学“田野”里
白鹭基地为民俗研究提供了哪些学术可能
关于白鹭田野基地建设的若干建议
田野需要思想去照亮
谈谈在田野基地调查的利与弊
村民及乡、村领导对白鹭基地建设的认识
白鹭古村民间信仰调查简述
田野调查——科研的一个真方法
田野基地与民俗学学科点建设之关系
田野基地的管理规程
田野基地管理与运作机制
田野基地建设的主体、方式与途径
制定田野基地发展规划,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白鹭村祠堂的现状与发展
白鹭祠堂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民俗学田野基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田野基地建设对民俗研究的作用
田野基地之于民俗学教学的意义
如何保护与开发白鹭古村落
如何开展田野调查
白鹭村艺术民俗调查方案
白鹭田野基地的人文历史遗存
白鹭调查基地建立以来的效益及影响
关于基地建设的一些梳理和思考
我国民俗学田野基地创建的大致状况
民俗学学科点建设与田野基地关系的几点思考
田野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改变民俗学教学理念
民俗学田野基地建设的理想状态
民俗学田野基地建设应具备的条件、设备与环境
在白鹭基地如何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
白鹭古村田野基地的创建与实践
白鹭村民俗基地的“远野物语”
如何处理村民与田野基地建设的关系
民俗学的时代机遇与学术转型
白鹭古村之行:对东河戏的调查与思考
民俗学的当代性与从新定位
村落民众日常生活转型及其对民俗传统的应用
祠堂修建与白鹭人的仪式生活
白鹭村田野基地与村落民俗研究
白鹭古村形成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开班与结业典礼讲话
附录二 研修班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总结
附录三 高级研修班课程表
附录四 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附录五 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名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  今天是要讲史诗的田野作业,田野作业有很多种,因为民间信仰、仪式活动、节令、人生礼仪等都是民俗学研究对象。那么史诗的田野有什么需要单独讲的,这里要和大家讨论一下。我自己长年讲口头传统,我的课件文案尽量带有平行的方式,就是没有特别复杂的逻辑关联,而是把一些现象平面的展开,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和思索,逐步延伸到学理性的思考上。PPT很大的好处是能给听众非常明晰的关于事情的结构,理论要点如何关联,坏处是使人忽略讲课话语之间的线索关联,思想要点。所以我宁愿不用,让大家注意力集中在听我讲。  为什么要讲史诗的田野?有两点:**点,史诗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设定的,在这一框架下分五大类,其中**大类是口头传统和作为其载体的语言。这里包括了我们说的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实践的很大要素。史诗在口头传统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今天去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名录有相当数量代表作是来自各民族的史诗。菲律宾、土耳其、欧洲的一些国家、中亚的国家,蒙古国除了音乐还有史诗。很多国家优先推出的是史诗。第二点,史诗是长篇*大的叙事。一个民族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口头语言艺术,发展到*高阶段的集中体现,往往是史诗。比如藏族,都是围绕史诗展开,史诗是其中相当重要的。所以在口头传统大类中,将其作为田野作业切入点有道理,篇幅巨大,语言造诣高深,集中体现了语言艺术的*高典范。  我们主要讨论口头史诗,是在未经采集和谱写前,叫作声音文档。在演述语境中,故事的叙事在物理形态上,可以理解为声音在空中线性传播。诗行在书面文章中看得清楚,在口头形态中,则体现为尺度、韵律和间隔。一个口头的诗歌录在磁带上,它的停顿在什么地方,诗行终止何处,要看感觉不是视觉。句子之间停顿,诗行之间停顿,旋律配合都有复杂关系。中亚许多史诗按弹拨乐器弹奏,南斯拉夫古斯莱伴奏,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史诗结构非常严谨。诗行即看间隔又看乐器,我们需要引入不同概念、尺度,从外观、形态上去理解一首诗。在田野中我们的认识水平、技术手段有限,所以我们在田野中不要试图记录一切因素,很多东西被遮蔽了。在史诗的田野中我们更偏重文本唱词的记录,用速记本、录音听写本。在欧洲有很多是手抄的。后面我们会讨论这些文本有多大程度上是当初演述的样子,是缩写本还是事无巨细记录本。我们拿到任何资料都不能轻信其为历史,要花大精力去辨析。  我们下面主要讲一个方面: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巴尔干半岛,前南斯拉夫地区。人类文明进程漫长,会说话的历史是12万到20万年之间,巴尔干半岛在8000年前能够书写。早期历史上,文字传播利用非常困难,是以口头传播为主。长期以来,许多民族大多数是文盲,前文字时代,文明大多数靠口耳相传。  下面讲一下我的田野思考:**点,理论预设案头准备。任何田野作业不可脱离理论预设,做了精细的案头准备才去开始田野。我于2004年出了个小册子《千年绝唱英雄歌》,记录了我在新疆田野的随笔,讲了我在田野的一些认识和感受。案头准备,刚才我讲了我是有理论预设,是要解决问题的。我注意到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民俗学的学者很多人会这样,我看到做村落文化研究的不少。  ……

作者简介

  万建中,赣南师范学院“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出版20余部学术专著。先后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特等奖,两次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民俗学”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民间文学引论》被评为“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民间文化》被评为“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林晓平,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民俗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社会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负责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等。2010年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近些年来,独著、合著及主编学术著作共10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及省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赣南师范大学科研特别贡献奖等。多次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