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清代云南诗学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964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16196403 ; 978-7-5161-9640-3
本书特色
李潇云*的这本《清代云南诗学研究》阐述了: 清代云南诗学批评是深思和返原的,前者与逻辑 相关,后者与体验相关。作为方法,二者均如阳光和 空气具有自明性;作为存在,二者则如海水和火焰有 待呈现。从自明性存在的双重视角出发,清代云南诗 学隐含两个命题:诗为何——主体性情的艺术外显; 何以为诗——基于根柢与兴会的审美创造。
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清代云南诗学话语*多是一 种理论性、知识性的存在;对地域化的清代云南诗学 主体而言,其诗学话语却是建立在自为式构建的诗人 自身与家国、审美与道德若即若离的情怀之上。
内容简介
清代云南诗学批评是深思和返原的,前者与逻辑相关,后者与体验相关。作为方法,二者均如阳光而无须证明,具有自明性;作为存在,二者则如海水和火焰,有待呈现。从自明性的存在的双重视角出发,作者提出清代云南诗学的两个命题:诗为何——主体性情的艺术外显;何以为诗——基于根柢与兴会的审美创造。另一方面,对清代云南地域化的诗人而言,其诗学话语也不妨以回溯性眼光看作是建立在诗人自我与他者互为式存在性构建的同乡相携、切肤相感的生存状态以及自为式构建的诗人自身与家国、故乡与异乡、审美与道德若即若离的情怀之上。就诗话本身而言,在清代云南诗文论著中,存录性质的诗话,常以“真”为美,多以存在体验为出发点,包容甚广;纵览性质的诗话,常以“清”为美,多以文本为出发点,着眼风格;理论性质的诗话,常以“中和”为美,多游离于主体与文本间,立足诗法与教化。以上这些,共同构成了清代云南诗学批评的主要话语。
目录
作者简介
李潇云,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0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继续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学习,于2012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美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思想战线》、《学术探索》、《散文诗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三十余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