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学评论 .第十五辑

世界文学评论 .第十五辑

1星价 ¥24.0 (4.8折)
2星价¥24.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620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0062025 ; 978-7-5100-6202-5

本书特色

罗义华主编的《世界文学评论(第15辑)》为《世界文学评论》第十五辑,全书分十四个章节,即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讲座、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栏、惟山散文研究、第二届“批评的力量”专题学术研讨会专栏、文学批评方法原创性问题探讨、文学地理学批评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栏、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文学本体的地理影像、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研究综述与图书书评。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评论(第15辑)》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学者与名家访谈、跨国研究语境下华美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当代翻译研究热点评析、论翻译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论许渊冲“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等。

目录

中外学者与名家访谈
天涯每惜此心清——苏炜访谈录

亚裔美国文学研究
跨国研究语境下华美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不应忽视的声音——评美国亚裔戏剧三作家及其作品
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批评范式的形成——以1970年代为观照

文学翻译研究
当代翻译研究热点评析
论翻译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
论许渊冲“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欧洲文学研究
论费特诗歌的艺术美
《伊戈尔出征记》中罗斯大地的象征意蕴
《鞑靼人的沙漠》:存在的抽象演示
《等待戈多》:对话主义的典范之作

美国文学研究
“神经症与宗教”的辩证统一——对美国现当代经典诗歌的文化透视
《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仪式化形式与荒诞性主题解读
论《纳粹高徒》中的隐形监狱
论《黛妈妈》中的乌托邦书写
《拯救溺水鱼》与电影化叙事策略
论福克纳《野棕榈》的地理空间对位
《宠儿》中的身体书写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

英国文学研究
曼斯菲尔德《毒药》的文体形式与双层主题意义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庄子生态哲学思想
多角度认识和评价《苔丝》中的亚雷·德伯
人内心深处之原始之地:人性中怪异又黑暗之角落——劳伦斯《菊花的幽香》的象征和自然主义手法新析
新女性的“新”与“悲”——《占有:一部传奇》中的女诗人拉摩特形象解读
精神分析视角下普鲁弗洛克的焦虑
少数族裔女性身份与殖民话语的阴霾——对小说《砖巷》评论的探讨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云图》
反本质人文主义批评——论多利默对《李尔王》的解读

日本文学研究
《星座》中的三重地理空间
文化“边缘人”视角与新女性的“神秘”气质-一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
对话自我理论视角下的《浮世画家》解读
论《河雾》中的回乡悲剧

中国文学研究
高建群与《*后一个匈奴》的文化原型
乡土规范视野下的史诗建构——《新安家族》解读
汉语视域下的诗语光辉
融通与新创:惟山汉语十四行抒情诗之“美”的境界

比较文学研究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
那一段穿越古今的回响——白居易与詹姆斯·赖特
英雄倒地空扼腕,骑士精神不复存——莎翁对《伊利亚特》的反拨
同性恋电影刻板形象——戴尔对电影再现政治的研究与发现探源
玛格达消解时间和历史弥补身份缺失
《黎明之屋》中的印第安文化及其生态启示
身份的漩涡:《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主义叙事视角——与莎士比亚《爱人的怨诉》对比

研究综述与图书述评
展开全部

节选

  江:李陀说当今的小说家缺乏想象力,是白的现实主义,请就小说家的想象力,并联系你的小说创作或者说你的教学,谈谈你的看法。  苏:李陀抓住了“想象力”来谈论《迷谷》与《米调》,并且借题发挥针砭当今的汉语文学创作,我以为他是有的放矢、搔到问题痒处的。  我喜欢写作,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几乎一切写作文类——从诗歌入门到散文、小说、随笔、批评、学术论文以及各种类型的剧本、歌词等,可以说我都尝试遍了,也各有各的写作心得和文字收获,所以我的好几本文集(如《独自面对》、《在耶鲁讲台上》和《走进耶鲁》),都在一本书里收进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写作,一直有读者善意抱怨:你这一本书可以出成好几本书,信息密度太高又文体驳杂,至少是几本书的容量。我把话题扯开了,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说真切的感觉,我觉得写小说是*有高难度的,脑力激荡*强烈、*富挑战性的,同时也*具有写作快感的一种写作形式。这种“写作快感”,主要就是一种“想象力的愉悦”。  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作为主事作者,你就成了上帝、造物主,你为你笔下的人物、环境、景观、氛围赋予生命,而这些生命一旦在纸上(现在是荧屏上)立起来,他们(它们)就是活的、有个性、有意愿的,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志牵着你的笔往前走的。——说真的,我基本上不属于那种做好万全写作准备,写好写作大纲,列明情节人物细目甚至类似分镜头本一样的条条本本,才能进入写作的作家。从《米调》到《迷谷》,当然有写作的由头,基本的主题、人物以及情绪、调子的意向,但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是即兴地跟着自己的想象力走——也就是跟着小说规定情境的人物、气氛、调子走,往往它们会把我带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象过的地方,每章、每节故事情节的走向、结局,也往往和原来的粗略设想大相径庭。这种过程,就是写作中*感到愉悦、尽兴、痛快淋漓的。常常关着门自己会高兴地模仿里面人物的语调或样子,手舞足蹈起来。更奇特的是,每个小说里的具体活动环境,对于我后来都变成了真实的,可触可感、不可更易的,比如《迷谷》里阿佩的窝棚、灶台和上面的绳套、木梳、门后的水流等,都变得如在眼前,具体细致得不行,好像自己真的正在里面生活着一样。  我这里强调了“调子”,我很重视这个“调子”——它是语言的节奏、色彩、气味、触觉、明暗、快慢、线状还是块状……等等,说来很玄乎,但我每一次进入写作状态,如果找不到那个叙述的“调子”(称“语调”好像还是太狭义了),不能被那个“调子”领着走,写作就不会顺,也就不会获得那种痛快淋漓的写作快感。这个“调子”,也许我可以把它换作另一种名称,或者叫它“即兴的想象力”,或者叫它“即兴的旋律”,“想象力的音乐感”一一总之它跟这几样东西有关:想象力、即兴、音乐感。哪怕是写非虚构的散文,我也喜欢被这种“即兴的音乐感”牵着思维和笔杆走。  有意思的是,《迷谷》的英译者、我的耶鲁高足温侯廷(Austin Woerner),本来是一位音乐神童(8岁就写过交响乐),他在翻译中经常也在寻找某一种“调子”,他会哼哼着不同的旋律或音调问我:你的这一章,写作过程中是贯穿一种什么样的调子?是这样……?还是这样……?在旁人听来(比如我妻子),也许我们的谈话显得怪里怪气、怪腔怪调的,只有我和他知道这绝非故弄玄虚。温侯廷也“点破”了我某种写作的“隐秘的心思”,这样的译者,还真的是跟我“心有灵犀”。  “想象力”的话题很大,本身就是充满想象和发散香气的。我这里说的,不过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以往很难为人道的真切感受就是了。  江:我读过你写的旧体诗词,包括其中的唱和诗,这在海外中年移民作家中似不多见,年轻作家就更少了。这些诗作情真意切,尤其是古典诗词的韵味十足,看得出你在古典文学方面下工夫之深。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