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

包邮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

1星价 ¥23.8 (6.3折)
2星价¥23.8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04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4页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010170411 ; 978-7-01-017041-1

本书特色

李凯所*的《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一书,在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标准之下,通过详细地比较、分析、总结孟子的伦理思想后,阐释了孟子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代视野下,孟子伦理思想的优劣之处。
同时,通过庄子、荀子、戴震等人对自由意志问题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先哲们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解读。这对我们理解、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阐释上,都有着积*的意义。

内容简介

列维纳斯伦理学是当前国际伦理学界的一个前沿性研究领域,其“为他人”的伦理学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冲突的根源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其甘当他人“人质”的伦理主张颠覆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传统看法。列维纳斯的学说虽未必尽善尽美,他的伦理主张虽未必合情合理,但对于化解人际冲突、地区冲突等未尝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反思自己民族的伦理思想也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中国的伦理思想源远流长,但其主流却在儒家,特别是在儒家的孔、孟、荀三人,这是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历史基本事实。选取列维纳斯这位西方后现代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作为孟子的对话对象,一方面有助于彰显孟子思想、特别是其伦理思想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价值,使孟子伦理思想中的闪光点显耀于当今世界,从而为改善当今世界的伦理道德状况贡献我们本民族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今人认清并克服孟子伦理思想中狭隘、偏激的一面,从而实现孟子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化。

目录

分析篇**章 绪论一、孟子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述评二、孟子与列维纳斯比较研究的意义三、孟子伦理思想与列维纳斯伦理学的契合之处四、列维纳斯与其他中国哲人的对话可能第二章 孟子对道德意志的溯源——“恻隐之心”一、“恻隐之心”与“感受性”的同一性二、“恻隐之心”与“感受性”的差异性三、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歧异四、切于实用与流于空想的差距第三章 孟子对意志自由的坚执——“先立乎其大者”一、人欲及天命对意志自由的妨碍二、孟子对妨害自由的障碍的消解三、道德意志自由的内涵及特征四、列维纳斯对意志自由的批评五、两类自由观的各自成因第四章 孟子对他人意志的陵犯——“好辩”一、孟子陵犯他人意志的表现二、孟子陵犯他人意志的原因三、对孟子“杀人”倾向的矫正第五章 孟子对“第三方”意志的漠视——“窃负而逃”一、孟子“推恩”方案的现实性二、公私难以兼顾的“推恩”困境三、儒家何以保障社会正义第六章 孟子对道德意志的充扩——“知天”一、契接*高实体意义上的“知天”二、享有宗教情感意义上的“知天”三、孟子的“天论”与列维纳斯的“上帝观”之异同第七章 庄子对意志自由的曲成——“外化而内不化”一、庄子对自然之境的神往二、通往自然之境的屏障三、经由“齐物”而通达自然四、庄子对自我意志的设限五、随顺他人的处世策略六、庄子自由观映衬下的孟子自由观第八章 荀子对意志冲突的化解——“君者,国之隆也”一、平等与秩序的抵牾二、荀子确保秩序的方案三、荀子的平等意识四、荀子“自-他”观映衬下的孟子“自-他”观第九章 戴震对意志强加的批判——“以理杀人”一、“以理杀人”说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孟子“杀人”思想之关联二、消弭“以理杀人”的三套方案及其对矫正孟子“杀人”倾向的借鉴意义三、“以理杀人”说的局限性第十章 结论 释读篇**章 孟子释“恻隐之心”第二章 孟子论意志自由第三章 孟子的“杀人”言论第四章 《孟子》中的“第三方”第五章 孟子的宗教情感 附录两千年中国哲学史之回眸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凯 (1980-),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西南大学副教授等职。已出版专著《孟子诠释思想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