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田野的智慧/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

包邮行走田野的智慧/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

1星价 ¥19.6 (7.0折)
2星价¥19.6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8519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61851913 ; 978-7-5618-5191-3

内容简介

  《行走田野的智慧 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是研究冯骥才文化观的著作,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冯骥才的人文观,从田野和大文化视野寻找文化的现代关怀以及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先觉。

目录

绪论
**章 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与社会
**节 转型期的中国文化问题
一、转型期中国文化的历史回顾
二、转型期社会文化的新特点
第二节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
一、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工更加明确
二、市场经济带来众多社会问题
三、市场经济带来整体性的文化变化
第三节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精神迷失的矫正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冯骥才的人文观
**节 从历史反思中重建人文精神
一、歧路上的生存探索
二、扭曲灵魂的社会悲歌
三、苦难生命的自我修复
第二节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之根
一、辫子里藏着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
二、小脚写满的国民痛史
三、一阴一阳变换着文化的传奇本质

第三章 从田野和大文化视野寻找文化的现代关怀
**节 圣人情怀和国家责任
一、国家荣典制度的设想
二、文化不能产业化
三、城市不能千城一面
第二节 艺术家的责任和角色担当
一、知识分子要先知先觉
二、知识分子要用行动做表率
三、艺术家的追求和思想不能进入市场
第三节 走遍世界的文化视野和忧患
一、行动散文的记录
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文化和艺术精神
三、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先觉
**节 知识分子的先觉性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瞻性思想
一、非遗保护精神的源头
二、老城保护的前瞻眼光
三、木版年画抢救的示范性及学术追求
四、思想力带来的影响力
第三节 “非遗后时代”与传统村落保护
一、“非遗后时代”的发现和阐释
二、“传统村落保护”和“另一种遗产”的提出

参考文献
附录
冯骥才先生大事年表(2013年上半年以前)
冯骥才文化艺术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章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知遥,70后诗人、评论家。文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文化遗产保护前沿理论、当代艺术批评。业余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散文海外版》《人大复印资料·当代文萃》《杂文选刊》等各大报刊杂志约400万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