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历史变迁研究

包邮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历史变迁研究

¥21.8 (4.8折) ?
1星价 ¥31.1
2星价¥31.1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44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2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16194478 ; 978-7-5161-9447-8

内容简介

从罗马法到现代,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和权利内容等方面都经历了显著变化。总体来看,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中主要存在两种构建视角:从人到物与从物到人。前者反映主体对物的支配,体现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统领支配权;后者着眼物的利用,明确物上存在的各种权利的范围及归属。本文以这两个视角为主线研究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认为现代所有权建立的标志就是放弃中世纪从物的视角出发的所有权模式,选择从主体视角建构绝对所有权模式。这一视角转换*终在德国民法典中完成。在这一框架下,本书重点阐述了现代所有权模式的内在规定性,针对其在当代面临的两方面危机:**,物在所有权结构中的地位上升对所有权制度的冲击;第二,私人所有权与那些被自由主义观念边缘化的财产归属形式之间的对立,对此展开具体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重新进行了诠释。

目录

绪论:有权的危机? **章 大陆法系前现代的所有权与归属模式:多元格局与多重视角 **节 罗马法财产归属模式的多元格局与多重视角 一 奎里蒂所有权:绝对的一元所有权 二 裁判官法所有权:与市民法并立的双重所有权 三 以土地为中心的多元财产归属形式 四 优士丁尼的改革及向一元所有权的回归 第二节 中世纪的分割所有权 一 对优士丁尼改革的再解读:用益所有权概念的产生 二 用益所有权的内涵:以用益为特征的所有权 三 从准所有权到用益所有权:所有权及类似权利的体系建构 第三节 前现代所有权制度变迁中的两种视角:从人到物与从物到人 一 从人的视角与从物的视角出发形成的所有权 二 不同视角对所有权以及物权制度建构的影响 三 人与物:两种视角的优劣互见 第二章 大陆法系现代所有权模式的形成:主体视角的确立 **节 所有权作为主观权利的理论学说 一 洛克的政治学说:私人财产所有权的正当性 二 多马的理论:所有权与占有的模糊区分 三 波蒂埃的理论:现代所有权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现代所有权模式在民法典中的确立 一 法国模式 二 德国模式 三 所有权主体视角建构的完成:潘德克顿法学理论的成果 第三节 现代所有权模式确立对物权体系的影响 一 他物权类型的产生:对所有权体系的突破 二 所有权与他物权二元体系的确立 第四节 现代所有权模式确立的意义与局限 一 现代所有权的主体性 二 主体模式的意义与局限 第三章 现代所有权模式的理论原型:主体视角的再审查 **节 公共所有权的艰难确立 一 公共所有权的确立 二 公共所有权的法律属性 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的私法排除 一 集体所有权的历史总结:从多元形态到私法排除 二 集体所有权的内涵:另一种归属模式 三 集体所有权的法律建构:日耳曼法与罗马法路径 第三节 其他具有多个主体的所有权形式的解释归并 一 共有 二 信托所有权 三 分吋度假所有权 第四章 所有权模式的当代发展:物的视角重新引入 **节 所有权观念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 第五章 大陆法系现代所有权模式下我国物权法所有权类型的新诠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晓敏,女,1980年生,湖北荆门人。2002年、2005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2012年分别于吉林大学和罗马第二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曾发表论文、译作若干。主要研究方向:罗马私法、民法基础理论与财产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