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时光
读者评分
4.9分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时光

纽约,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双面之城”。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通过小说和非虚构报道,记录下生活在纽约的各行各业人士的故事,并以此窥视北京、上海、东京……每座现代都市的明日面貌。

1星价 ¥19.6 (4.0折)
2星价¥19.6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4756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40475635 ; 978-7-5404-7563-5

本书特色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还原你所好奇的每一种纽约生活
欢迎来到纽约,这座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双面之城”:它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老汇、高雅的林肯中心、喧闹沸腾的第五大道,也有飞奔过地铁轨道的老鼠、脏乱的后街、随处可见的流浪汉。
金字塔*1%的人拥有超过城市总收入1/3的财富,与此同时,上千名儿童仍在街头流浪:对于生活在富裕与贫穷之间悬崖般断层上的纽约市民来说,到底是什么感受?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每天来往穿梭于这座庞大而又孤独的城市,试图描述这座城市每一颗漂泊灵魂的侮辱、心碎与无奈。
●士绅化·住房·*工资·医疗·教育体系·种族问题·信仰·性取向·服务业·社交
以纽约为蓝本,讨论生活在世界超级大城市必然面临的种种困境,由今日之纽约,窥视北京、上海、东京……每座现代都市的明日面貌。
全书以小说与纪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细致的描写,“沿袭新闻工作者的传统,为纽约描绘出一幅令人毛发耸立的画像。”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28位纽约客对巨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的有力反击;通过小说和非虚构报道,记录下生活在纽约的各行各业人士的故事。他们照亮了隐匿于黑暗处的边缘人物的生活,试图寻找这座极度分裂的城市中*后幸存的一点人性: 在这里,你能读到每夜在地道里入眠的流浪汉的命运与传说;士绅化给布鲁克林某个街区带来的沉重压力;被极度边缘化的事务所夜班助理们自娱自乐上演的闹剧;忍无可忍的房客为维护自身权益诉诸法庭的审判;亿万富翁被困在暴风雪而造成的愤怒一幕;人们走过装饰奢华的宠物店与瑜伽教室,它们讽刺般地开在廉价发廊以及戒瘾诊所旁边。 这本绝妙的、动人的纽约故事集,正是向这座危机中的城市发出的警铃,令人反思大都市的发展前景及未来。

目录

北上 16
选择 32
每晚死掉一点点 41
黑暗的边缘 59
自杀的孩子 65
局部腾空 72
我们在哪儿 91
还要四年 95
回到原点 108
特殊才能的外国人 113
困惑的廷臣:洛伦佐·达蓬特在美国 135
礼尚往来,就这么简单 146
《家住公园坡》的导演 161
家住公园坡 165
离失火还有一分钟,也许两分钟 170
服务业与非服务业:酒吧侍者如何看纽约人 180
一条自我分裂的街 189
第六区 205
小时候 213
引擎 217
综合材料,可变幻的维度 228
**大道和第二街 246
家 256
《小命运1912》的前言 263
小命运1912 265
寻找 290
如果1%的人扼杀了纽约的创造力,我就离开这儿 300
在远巷的沃尔特·惠特曼 306
供稿人 319
展开全部

节选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坏以及*好的时光》:
  城市生活是由人群的邻近程度来定义的,当一部分人觉得住在这座城市里日子不好过,就会对城市里的每个人造成压力。比尔·德布拉西奥能当选为市长,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竞选演讲中将纽约比作“双面之城”,这句话触动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心弦,他称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纽约人能够感悟他的挫折与激情,也能理解他的“城市可以变得更好”的梦想。也可以说,他们是被他在竞选活动中所表达的一种看法给激发丁,那个看法就是由于贫富之间、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纽约成为了一座不宜居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神话——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一座梦想之城——在现实面前崩塌了:纽约人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水平。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几个数字,以防万一你不怎么关注新闻。几乎有半数纽约人生活在赤贫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纽约人的收入差距已经回到了大萧条时期之前的水平。位于收入*顶层的1%的纽约富豪,在1990年到2010年之间,平均收入从四十五万两千美元增加到了七十一万七千美元。与此同时,收入*低的10%的纽约人收入增长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1990年的八千五百美元仅仅上升到2010年的九千五百美元。这一时期的财富汇聚明显是向富豪们倾斜的。在1990年,*顶层的10%的家庭拥有整个纽约收入的31%;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而且在这一群体中,超级富豪占了很大的比例:2009年,顶层1%的人群拥有的收入超过城市总收人的三分之一。这个信息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中产阶级正在全速消失,尽管他们在美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过一段时期。就在德布拉西奥参加竞选前,詹姆斯·苏罗维奇为《纽约客》写了一则有先见之明的专栏,分析了这一切发生的大致原因。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业来为它创收——顶层1%的人群所缴纳的所得税令人难以置信地占到了所得税总数的43%——但同时,金融业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支撑起中产阶级的那一类工作——比如制造业——已经消亡了。在2001年到2011年间,这座城市已经丧失了51%的制造业工作。苏罗维奇指出,在纽约做生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工厂、手工作坊、造船厂什么的都搬去了别的地方。
  这些数字极端地反映出许多美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从郊区搬到城市里生活,迅速抬高了城市的房价和房租。纽约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见证了这一趋势。不属于顶层10%的纽约人发现自己的收入略有增加,但他们必须面对的是直升机螺旋上升式的房租上涨。2002年到2012年间,房租平均上涨了75%。如今的纽约房租已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其结果就是,几乎三分之一的纽约人的年收人中,有超过一半是用于房租支出的。许多纽约人连租房都租不起,更别提买房了。
  居住在纽约市区的人们所付的房租占收入比例*高——比如,在布朗克斯区,一个普通家庭要花上66%的收入去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因此他们也是*穷的。顺便一提,那里就是我弟弟租下一间公寓住了一段时间的地方。
  ……

作者简介

约翰·弗里曼(编者)
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前总编,也曾是美国国家书评协会(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主席。他的作品常见于《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卫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
莫莉·卡巴普
插画家。她在2012年创作的Occupy Wall Street(占领华尔街运动)肖像作品获得了许多赞赏。
[译者介绍]
姜向明
翻译。1971年9月生。毕业于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欧美文学专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擅长英语和日语的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菲茨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菲利普·罗斯的《退场的鬼魂》、理查德·耶茨的《好学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